人工智能浪潮下未来工作形态如何变革?
CEO和CIO们都明白实现数字化目标需要更新企业文化。通过支持“数据和人工智能向善”的运动,他们可同时向员工和就业市场发出强烈的文化调整信号。上榜《财富》杂志“2018年50个最佳回馈社会企业”的50家美国上市公司中,有46家允许员工带薪休假做志愿者。围绕数据和人工智能向善的倡议也有助于促进规范道德行为的社会氛围。这一点如今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有意及无意的滥用率都有所上升。
截至2018年,拥有“数据向善”项目的分析和商业智能(BI)供应商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且数量持续增加。部分供应商已开始实施用于特定目标的专属项目,如消灭疟疾、癌症研究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其它供应商则选择与Data Kind等集团合作。供应商当前正着手制定捐赠项目和志愿服务时间表,并推动部分项目基金的建立。
许多专业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服务公司都开展了“数据向善”的应用项目。它们要求员工每年必须花费部分精力用在巩固社区居民关系的项目上,并在招聘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专家方面取得了竞争优势。这些项目还可进一步提升员工在新技术和新兴数据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利用图像识别和通话记录减少贩卖人口的犯罪率或对濒危物种进行分析)。
到2021年,70%的企业将整合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员工生产率,这将促使其中10%的企业将“数字骚扰政策”纳入工作场所规章之中。
数字化工作场所的引领者正在积极部署虚拟助手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亚马逊Alexa等“智能音箱”,或其他基于NLP的会话系统和机器人,以协助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并提高工作量。
但据高德纳称,许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达到预期过热的顶峰。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它们无法再满足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热切期望。例如,智能机器人和NLP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期。支持客户个人助理功能的无线音响(智能音响)、机器人技术中的机器学习和虚拟助手则需要2-5年的额外时间。这一事实将使得技术无法很好地运用到工作场所中,部分人员会因此拒用这项技术。
在消费技术领域,大部分客户在与人工智能客服对话中显得礼貌得体,但也有顾客出于娱乐或恶意的目的,以侮辱性语言测试人工智能客服的回应。如果未对人工智能进行测试设定,那么人工智能客服可能记忆并模仿用户的网络欺凌行为,从而导致数字骚扰事件。部分数字骚扰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相对容易被发现和喊停,但侮辱性语言有时可能比较隐晦,难以察觉。当侮辱被恭维用语掩盖时,即使是人类也很难听出其中讽刺和挖苦的含义。
许多企业将不会在工作场所出现数字骚扰的问题,它们也无需在工作规定中新添任何内容,用于规定员工与人工智能客服以及其它机器人进行互动的步骤和过程。但部分人工智能的运用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2016年,推特即时通讯人工智能Tay给微软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经历,整个人工智能市场都能从此案例上汲取教训。许多关于此次灾难性实验的新闻报道称,该通讯机器人学到了推特用户“种族主义、否认大屠杀、性别歧视”等内容并进行了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初期的表现令人失望。由于人工智能未能以有效方式对人们进行回馈,人们大感失望,并口头侮辱人工智能系统的案例和玩笑比比皆是。由于人工智能系统采用了新型互动方式,可能对此类侮辱性的话语采取不恰当的举措,即对这些话语进行重复,并在与其他人工智能系统和人类对话时进一步使用传播。这将导致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更加失望,给人们带来更加糟糕的体验。
同样,当人们听到他人辱骂人工智能系统时,开始会认为这种行为可以被接受。1961年一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波波玩偶实验,证明儿童能迅速模仿成年人身体攻击和口头谩骂等行为。在发现有人经常粗暴的对待人工智能技术后,久而久之,员工也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被接受的。最近的一些实验也表明,随着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愈发恶劣,其对待身边人类的态度也将变得恶劣起来。例如,Kate Darling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中研究者借助一台会说话的玩具恐龙机器人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存在。
针对由于人工智能技术不成熟带来的侮辱性行为的滚雪球效应,以及员工不良行为和侮辱性语言现象的日益频繁所导致的工作环境状况堪忧。员工参与度、斗志和生产率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些恶习还会渗透到员工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中,从而影响公司品牌和声誉。
在2020年,人工智能将实现工作机会数量的净增长,虽然会淘汰180万个就业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23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2020年将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关键一年:相比在2019年创造的工作,人工智能将在这一年淘汰更多工作(主要为制造类工作岗位)。而自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创造就业岗位的局面将出现积极逆转,到2025年工作岗位净增长数量将达到200万。
人工智能影响就业岗位变化的数量因行业而异:医疗保健、公共部门及教育行业的就业需求将持续增长;而制造业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高德纳对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积极影响充满信心。而促使实现净工作岗位增加的主要因素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强——人类与人工智能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对就业的影响尚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能自信地预测到2025年为止的就业动态变化趋势,但2025年后我们很难预测新出现的行业和工作岗位,正如我们之前也很难预测智能手机、社交网络以及广告技术。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就业岗位将自2020年起稳步增长。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在2021年,人工智能的加强将产生2.9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并减少62亿小时的员工工作量,提升生产率。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将降低人工成本在总收入的占比。然而,这一收入的部分将持续转化为新工作,尽管这些岗位与那些被淘汰的岗位相比工作性质远远不同,但工资水平却更上一个台阶。
关于人工智能对失业和就业的影响,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道明。所有行业都将不同程度上获得省力省时的效益。仅有少数行业将面临整体失业的状况;一些行业在几年内就会面临工作岗位净减少;而大多数行业压根不会遇到这种状况。
如今,各行各业的公司均已开始推行人工智能。供应商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在其现有产品中引入新的人工智能功能。资本投资导致了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是一个新现象,但人工智能本身并非如此。人工智能的效用早已在异常检测、网络安全、证券交易、医疗诊断、客户满意度、DNA序列划分及其他诸多领域得到有效证明。尽管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大多数关于失业的危言耸听的谣言都混淆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在过去200年的时间里,自动化一直在推动生产率以及资本和劳动报酬的显著提升。
不幸的是,关于自动化的争论掩盖了人工智能的最大效益,即人类利用人工智能实施决策的行为日益增多。个性化购物公司StichFix就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合作共存的一个实例。Stitch Fix运用人工智能缩小市场上大量商品的选择范围,以适应客户的偏好,并将最终的商品选择和个人风格设定的权限留给了人类设计师。通过此举,Stitch Fix为65位数据科学家,以及数千名设计师创造了工作机会。公司在2016财年实现7.3亿美元的收入。据《财富》杂志报告,Stitch Fix在201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价值达到30至40亿美元。
人工智能对工作就业的影响每一年都不相同。高德纳公司研究表明,在2018年,人工智能将带来价值2000亿美元的新收入以及76.8万个新岗位。此外,同年,全球范围内的工作时长也将减少28亿小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的省时和高效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提升。尽管工作量减少并非总意味着失业,但2018年仍将有94.3万个工作岗位被淘汰。失业主要发生在需要中等技能的工作中,以须接受“在职”培训的工作为代表。低级别和低技能要求的工作会面临一定的冲击,但情况最终会逐渐好转。
人工智能导致员工流失是一个新的现实问题。人工智能最终将淘汰数百万的中级和低级职位。但同时,人工智能又将在各个层级创造数百万的新职位,不仅限于高技能要求和管理层职位,还包括新的入门级和低技能要求工作。
去年对预测进行的分析得到了持续的人工智能投资支持,这些投资主要集中于“自动化”而非“生产率”,因此导致了失业形式的裁员。而这在短期内仍是大势所趋,然而到了2020年人工智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将超过淘汰的数量。正如本文显示,关于人工智能对其他行业(如银行业)和工作岗位(软件开发师)等方面影响的分析中表明这一趋势仍是主流。同时,这还将引发相关的道德争论,并促进人工智能应用于造福人类——例如如何应对失业和工作类型改变及其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