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AI医生究竟长什么样?
2 从实验室到医院到底还有多远?
看来,在AI读片成为“普世”服务前,如何让AI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医院,从科研走向临床,或许才是眼下更务实、也是更紧迫的思考。
首当其冲的,是AI的合法“身份”问题。
“我国对医疗器械有着严格的分类和监管,医疗产品需要有国家许可才能用于患者。在医疗产品用到AI前,需要先把AI注册成为三类医疗器械,门槛还是很高的。更何况,目前有关AI产品的审查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还没有任何一款国内的AI产品可以直接用于临床” ,杨光教授解释道。
其次不得不提的,是谁来为AI埋单的问题。
在上述论坛上就有嘉宾提出,医院要实现AI看片,必然会涉及成本投入。那么,额外的成本投入是否会转嫁给患者?患者又是否愿意为AI埋单呢?如果不解决谁出钱的问题,AI都将很难在医院和患者层面得到大规模应用。
对此杨光教授认为,在医疗资源中,医生是最昂贵的资源之一。如果AI确实能在某些方面替代医生工作,就会使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医生数量占比下降。从这一意义来看,AI反而是节省了成本。
他同时指出,AI能否在医院临床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是否可能进入医保。他相信,有朝一日当AI的可靠性、认知度达到一定程度,让医院和患者都能真正受益于AI,那么AI进入医保也将没有障碍。
另外,图像识别类AI无法跳脱的,还有数据问题。
影像类AI是典型的基于大数据的AI,自然会面临数据来源的问题。以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为例,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并不掌握病患的影像数据,最初的AI模型训练也只能使用公开数据,数量有限。
但杨光教授的视野则更为广阔。他说,如果把数据比作金矿,那么现在的矿主就是医院。“我们既做科研也做工程,就相当于做矿山机械。我们的目标是面对同样的金矿,我们可以挖出更多金子,与医院分享这些多挖出来的金子,所以医院也愿意和我们合作。”
他坦言,确实有一些医院非常看重和保护自己手中的数据金矿,有这样的想法也很自然。矿主确实应该把金矿看管好,但如果不去挖掘的话,金矿是没有价值的,何况数据金矿是可以重复挖掘的。从这层意义来说,挖掘能力的价值和金矿的价值是同等重要的。
杨光教授强调,基于大数据的AI并不会受制于数据隐私保护意识和措施的提升,关键在于以更合理的方式实现数据共享。据他介绍,在美国,医疗数据可以通过一些中立的组织汇总在一起,再开放给全社会,这样就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还相对欠缺。
他建议,政府应该推动数据共享工作,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把所有数据汇总在一起。杨教授对算力智库表示,非常看好分布式的数据共享方式,通过隐私计算确保各方数据不出本地就能实现共享。
在政策方面,白皮书提出了3点建议。第一,出台引导政策,将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尽早纳入“医疗行业优先使用国产设备政策”。第二,加强基层诊疗,搭建AI影像中心和实验室建设。第三,将AI影像辅助诊断新技术使用明确纳入医院评分内容。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