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力AI芯片,避开中美竞争开辟新战场
日本部署AI芯片的措施
①以2014年东芝剥离NAND Flash业务为标志,日本企业彻底退出了消费级半导体市场第一阵营。但是,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和制造设备上的市场份额却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比例。日本的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全球占有绝对优势,在硅晶圆、光刻胶、键合引线、模压树脂及引线框架等重要材料方面占有很高份额,总份额达到约52%。而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全球规模以上晶圆制造设备商共计58家,其中,日本企业多达21家。因此,在半导体市场上,日本虽然失去了商品市场,但是没有失去制造能力。这样的技术储备,完全足以支撑日本厂商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占领市场。
②在AI芯片的应用定位上,相比主流的云计算AI芯片,日本制造业更侧重于研发面向边缘计算的终端AI芯片,例如,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传感器芯片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芯片。在当前阶段,研发这些AI芯片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日本传统制造业产品的竞争力。
③近年来,日本的资本界低调地进行了几次实际上足以改变整个人工智能产业格局的收购。由于认识到日本在AI芯片设计上的短板,日本软银于2016年用31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老牌芯片公司ARM,2017年又从谷歌接手了著名的波士顿动力系统公司。市场研究顾问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AI芯片企业排名中,ARM公司排在第7位。这些资本市场的运作,有利地支撑了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④由于担心日本的人工智能研究落后于人,日本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用以支持国内AI芯片的研发,同时也加大了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AI芯片研究经费上的支持力度。半官方背景的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今年提出了一个旨在全面整合日本AI芯片“产学研”资源的政策建议。其中特别强调了基于举国体制从人才培养、技术储备、设备制造、商业环境等全方位争取AI芯片产业制高点的战略意义。
国内AI发展的思考
目前半导体产业实际存在着无效益的繁荣、产品(硬件)难度增大、产品研发费用增高盈利空间下降等三大问题,中国厂商想要突围首先需要反思盈利模式,开启基于硬件的软服务能力,同时提升半定制技术能力。
芯片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和封测。在设计和封测领域,中国与美国等先进企业差距已经逐步缩小。目前,中国有近1400家左右的设计企业,但在芯片设计公司“遍地开花”背后,却隐藏着“整体实力不强”的尴尬,和美国头部芯片企业超过80%的份额相比,我国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销售额占比刚刚超过30%。
集成电路产业从来就不是赚快钱的产业,做产业投资还是应该回归到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随着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也为芯片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在CPU、GPU等高端芯片与国际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不少人期待通过AI芯片,中国能实现弯道超车,但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持质疑态度。
中国有应用和数据的优势,可以快速获得运用数据的学习、训练。在美国,数据没有那么容易获取,本身也没有大的应用场景。但是人工智能不管是哪个领域,西方的基础研究比我们深得多。
结尾
其实日本并没有放弃在半导体,特别是AI芯片领域的竞争。相反,日本不仅一直牢牢把握着AI芯片制造的核心技术,而且正在举全国之力试图重新夺回半导体行业的霸主地位,并在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产业升级竞争中取得优势。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