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护卫安全生产,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提供技防支持

近年来,在全球工业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因工伤亡的人数可谓越来越多,尤其是制造、建筑、化工等产业,其中工作人员因事故或疾病而伤亡的数量更是不在少数。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几乎每10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工业事故,人们的生产安全和健康时刻遭受着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从2001年开始,国际劳工组织便将每年的4月28日定为“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用以专门纪念死亡和受伤的工人,并引导各国加大对生产安全和工人健康的关注与防护。其认为,与工作相关的事故和疾病是可以被预防的,关键在于各国和企业要采取积极行动。

那么,作为当前的制造大国之一,我国该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护卫工人健康呢?

一直以来,我国都采取的是人防加物防的形式,通过不断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借助人力和设备来进行监督与预防。这样的方式虽然具备一定效果,但在防护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随着各种智能技术的不断崛起,未来或许我国还需加强技防手段。

机器人

2019年1月2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表示,我国的安全生产还处在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同时推动机械化、自动化,把井下、危险化学品生产等危险岗位的人员换下来。

其中,孙副部长重点提到了“井下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风险大的岗位,要应用机器人”。也就是说,机器换人将是接下来我国实现安全生产技防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机器人将是一些高危行业和岗位的生产主力。

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发展的日益成熟,以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商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也的确具有机器换人的强劲实力。同时机器换人的范围正在不断从工业领域加速向服务领域迈进。

对于护卫安全生产和保障工人健康来说,机器人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因为其不仅能通过换人避免人员遭受工作事故或疾病威胁;而且其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也能减少工人工作失误,保障生产的高效、流畅和安全。

只是,这种技防手段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将给工人的就业和生存带来一定冲击。

物联网

物联网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物联网能够将人与物、物与物进行连接,凭借在数据信息采集、传递、联通上的优势,其能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预警器和监督者。简而言之,物联网能够辅助人们更好的监管和预防各种生产事故与问题。

具体原理,是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工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如容器温度、容器压力、天气状态等,然后通过物联网系统分析数据,驱使相关程序自动或半自动运转,从而调整到最合适的条件,确保生产安全。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