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安全生产,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提供技防支持
近年来,在全球工业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因工伤亡的人数可谓越来越多,尤其是制造、建筑、化工等产业,其中工作人员因事故或疾病而伤亡的数量更是不在少数。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几乎每10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工业事故,人们的生产安全和健康时刻遭受着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从2001年开始,国际劳工组织便将每年的4月28日定为“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用以专门纪念死亡和受伤的工人,并引导各国加大对生产安全和工人健康的关注与防护。其认为,与工作相关的事故和疾病是可以被预防的,关键在于各国和企业要采取积极行动。
那么,作为当前的制造大国之一,我国该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护卫工人健康呢?
一直以来,我国都采取的是人防加物防的形式,通过不断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借助人力和设备来进行监督与预防。这样的方式虽然具备一定效果,但在防护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随着各种智能技术的不断崛起,未来或许我国还需加强技防手段。
机器人
2019年1月2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表示,我国的安全生产还处在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同时推动机械化、自动化,把井下、危险化学品生产等危险岗位的人员换下来。
其中,孙副部长重点提到了“井下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风险大的岗位,要应用机器人”。也就是说,机器换人将是接下来我国实现安全生产技防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机器人将是一些高危行业和岗位的生产主力。
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发展的日益成熟,以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商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也的确具有机器换人的强劲实力。同时机器换人的范围正在不断从工业领域加速向服务领域迈进。
对于护卫安全生产和保障工人健康来说,机器人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因为其不仅能通过换人避免人员遭受工作事故或疾病威胁;而且其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也能减少工人工作失误,保障生产的高效、流畅和安全。
只是,这种技防手段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将给工人的就业和生存带来一定冲击。
物联网
物联网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物联网能够将人与物、物与物进行连接,凭借在数据信息采集、传递、联通上的优势,其能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预警器和监督者。简而言之,物联网能够辅助人们更好的监管和预防各种生产事故与问题。
具体原理,是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工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如容器温度、容器压力、天气状态等,然后通过物联网系统分析数据,驱使相关程序自动或半自动运转,从而调整到最合适的条件,确保生产安全。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