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配送和养鱼都能靠它 “接地气”的AI到底什么样?
AI与产业深度融合仍有所欠缺
谈到对于新基建的理解,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区力表示,新基建既是基建的数字化,同时也代表着产业数字化的趋势。
“相较于‘铁公基’,它的‘新’体现在以AI为代表的硬核科技上。例如通过AI技术助力智能城市建设,让交通、规划、环保等各个部门打破数据孤岛,再如数字农牧基于AI、IoT等技术,在牧场以数字化助力‘足不出户’式智能化养牛等,这些案例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础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的落地体现。”
AI能做的事有很多,在疫情期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今的技术水准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未来AI与产业的关系将如何发展?
在4月16日由京东数科产业AI中心主办的“产业AI公开课”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孙茂松就表示,在此次疫情中,除却一些无接触AI产品外,国内抗疫中的大多数AI技术多是在为信息化产品提供背后算法上的支持和辅助分析工作,并未深度涉及抗疫核心任务(如药物及疫苗研制)。
“这反映了中国当下AI领域发展的一个严重短板——AI在与产业行业的深度融合上,依然有所欠缺。事实上,AI在助力研发药物和疫苗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空间。不过,此次疫情也为AI未来发展提供了若干重要契机,例如大大推动了线上教育的发展,这可能是‘乔布斯之问’提出多年之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全面启程的破冰之举。此外,在大气预报、金融等重要领域AI都已崭露头角,提供了里程碑式发展的可能性。”孙茂松说。
京东数科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薄列峰认为,当下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中国各行业对推动AI落地的意愿非常强烈。在人力成本逐渐增加,生产效率已经提升到了产业瓶颈的时候,产业层面都十分期待AI技术在产业落地后,为产业带来巨大变革。不过,在技术上仍面临挑战。
“未来在算法层面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员,而在更高级的人工智能上,我们的理解还是比较局限的。目前我们所开发的这些深度学习算法和机器学习的算法,实际上也都还不太具备类似人类进行学习行为的能力。另外,在硬件层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制约。如果我们想去实现高阶的人工智能,还有比较长一段路要走。”
可以预想到的是,在疫情中诞生出来的与AI相关的需求,不太可能倒退或消亡。相信在未来的产业数字化之路上,AI将大有可为。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