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后疫情时代:隐私计算助力分级诊疗创新迭代

2020-08-06 09:54
算力智库
关注

以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为医联体中的数据共享带来创新性解决方案

隐私计算技术可以解决数据安全、数据治理的问题,区块链可以作为医联体、医共体新型激励约束和监管基础设施。何谓隐私计算技术?是指包括可信执行环境、联邦学习、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一系列技术的技术集合。其核心突破在于在保证“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仍然能实现数据的联合建模和价值分享。

另外,区块链除了被广泛讨论的技术属性,如不可抵赖性、可编程合约等,其还具备若干的制度及模式的借鉴意义,如分布式自治组织、共识和激励机制等。将区块链应用在联盟治理方面的尝试也越来越多。

从医疗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角度看,基于这一系列技术,可以解决很多场景中的医疗信息不能共享、缺乏统一的问题。例如,基于隐私计算技术,患者在转诊前,在不透露自己医疗信息的前提下,转出医院和接收医院两方甚至多方之前实现“线上会诊”。这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也避免了很多重复检测或者机构间医疗责任划分不清、互相推诿责任的麻烦。

从医院自身数据治理角度看,基于隐私计算技术,各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商在保证自身在数据格式、模型实现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仍能在医院层面建立起“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新型数据湖。这极大节省了医院数据治理过程中的额外成本,例如各个信息系统接口开发,数据抽取-转换-加载的过程,以及大量数据重复存储带来的存储和算力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大型医疗机构利用科技进行开放赋能将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医疗资源的范畴概括为“人员、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医疗床位、医疗设施和装备、知识技能和信息”的话,那么大型先进医院可以开放和赋能的资源还是很可观的,也存在科技驱动高效开放的可能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医疗专家系统。例如,在人员、知识技能等方面,目前医联体内的对基层医疗的支持形式主要包括派遣专家、专科共建、业务指导,甚至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等,但如果能将专家的知识、经验等标准化,并形成一套知识图谱的话,那么也许基层医疗机构未来可以集成或利用大型医院开放的专家系统来获得支持。

盘活闲置医疗资源。双向转诊,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其实也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反哺大型医院。以医疗床位为例,据麦肯锡发布的文章:“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而一级医院却长期低于60%”,如果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床位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话,比如医联体内床位统一调度和管理,那么一级医院还可以为三级医院提供更充足的床位资源。

医联体中的医疗资源共享。依托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有一种双赢的,且有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的形式推进。

以医联体形式为例,就可以组成围绕核心医院及参与单位的联盟链为基础架构,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在医联体内高效共享医疗资源。借助区块链的技术优势,过去往往以行业协会、各类联盟为特点的组织,其核心的成员间利益分配问题,就有了技术作为保障的落实基础。例如区块链技术属性令成员贡献可计量且不可抵赖。同时更重要的是,过往“联盟”的监管者在区块链技术框架下也有了新的视角,所谓“监管即服务”,一方面监管者对于联盟中的成员互动有全局的、可追溯的、可审计的视角,另一方面,监管者掌握的信息,即联盟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在隐私计算技术的保障下进行充分的利用,形成对联盟整体有益的新型服务和业务。类似的联盟构建思路,可以参考外汇管理局的外汇区块链,在实现了外汇监管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贴合外贸企业实际金融需求的信贷产品。

后疫情时代,用技术解决医联体中的数据共享问题,助力将医联体实现利益共同体,互相开放数据能力,形成医疗资源互补,有助于医疗生态的重构。虽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

参考资料:安信证券《医疗信息化行业报告》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