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建筑机器人正式下线,开始投入商业化运营!
由此可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总体年龄偏大,缺乏年轻从业人员涌入,已经在当下成为一个全球性普遍问题。这一点在居民平均年龄偏大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尤为普遍,年龄结构较为年轻的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虽尚未到十分严峻的地步,但随着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建筑行业的“用工荒”在未来数年或将日益紧迫。
而与建筑行业“用工荒”相对应的,是体量和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建筑产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2020年中国建筑业签订合同额高达59.56万亿元,同比增长9.3%;新签合同额为32.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均显著高于2020年全年GDP涨幅。
另外,对于“基建大国”中国而言,建筑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20年建筑业产值占我国GDP的份额为26%,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主流发达国家,建筑产业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新一轮旧城区改造、高铁网络的扩展等庞杂的基建项目,背后需要的是数量庞大的建筑工人。基于此,碧桂园18款AI建筑机器人的商用,既是其企业汗水的结晶,同时似乎也是产业发展的“刚需”。
只是,“机器换人”,就真的就能解决业已存在的行业问题吗?
建筑机器人,真有一个好“前程”?
政府对于推进建筑制造智能化,是颇为重视的。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1个月后,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品牌。
政策层面的鼓励和重视,对于建筑机器人的发展,乃至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是大有裨益的。但「智能相对论」认为,政策的大力扶持或许也反映出目前建筑行业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一事实。
相关数据表明,自1945年以来,相比制造业、零售业和农业的生产率增加了150%,我国建筑业的生产率几乎没有增长。
另据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在过去20年中,全球建筑业每小时价值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约为制造业增长率的1/4。分国家来看,同一时期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业生产效率下降1/6,美国自1960年以来建筑生产率下降了一半。
实际上,建筑行业是世界上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究其缘由,生产效率低下的背后,映射出的是建筑行业工作流程的冗杂。
以建筑施工前的设计图纸环节为例,首先,大部分建筑师在施工前都会创建3D模型,用于报审报建;
其次,制造商也会制作详细的施工图,精细到每个螺母和螺栓以及制造商提供的部件的详细装配方式;
最后,建造方也需要排列图纸,其顺序需显示出脚手架搭建、框架、存储和设备空间等的信息。
多方之间围绕施工前的图纸,进行反复协调沟通,造车大量的人员、时间的浪费。这仅是正式施工前的图纸设计环节,在具体的施工现场,需要为工人安排工作顺序,因而也会产生大量拖延。
「智能相对论」认为,“缺人”或许只是阻碍建筑行业发展的表面因素,更深层次的桎梏是冗杂、模糊、低效的工作流程。基于工作流程的优化,而非仅靠几台砌墙、铺砖的建筑机器人,才能最终提升行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而单就建筑机器人未来的商用化前景而言,「智能相对论」认为恐怕也是不容乐观的。
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94.1亿美元。
另据咨询公司QY Research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建筑机器人市场将会从2017年的2亿美元,增长到4.2亿美元。
统计年份的不统一会降低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但从上述两组数据也可以管中窥豹,建筑机器人在机器人市场的比重是很低的,也为其未来的商用化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建筑工人出身的杨国强,一直在心里藏了一个科技梦,希望用科技提升生产力。
只是,他或许用错了地方。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