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AI企业残酷生存录:上市之路有多难?
2021年5月,社交App脉脉上,曾发起了一个名为《AI四小龙比惨大会》的话题,有人调侃:“AI四小龙真是悲催四小虫。”
来源:脉脉
在“悲催”背后,是这几家公司均未实现盈利、依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化场景落地困难的现实。
在依图科技宣布终止IPO之前,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也都先后发起了科创板IPO,商汤科技IPO的消息暂时没有官宣。其中,旷视科技最早启动港股IPO,但却在临门一脚时意外搁浅,于2021年3月转战科创板;云从科技于2020年12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截至今年6月25日回复完第二轮问询,此间也一度中止。
据旷视科技和云从科技的招股书显示,他们的情况和依图科技类似,依然在目前亏损大于营收。
从2017年至2020年1-9月,旷视科技分别实现营收3.04亿元、8.5亿元、12.6亿元、7.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7.75亿元、28亿元、66.4亿元、28.5亿元。
云从科技则是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分别为0.64亿元、4.84亿元、8.07亿元以及2.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分别是1.06亿元、1.8亿元、17.08亿元、2.86亿元。
依图科技在招股书中这样描述其所面临的竞争和困境: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量资金不断投入,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芯片设计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而研发项目的进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较高。此外,公司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也会具有不确定性。
一方面是不够有说服力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则是整个市场对于“AI故事”的质疑。
2020年,寒武纪以“AI芯片第一股”的名号,89天光速登陆科创板。
上市首日,寒武纪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了288.26%,第二天延续涨势,盘中拉升超27%,触发临停,总市值逼近1100亿。
但仅仅一周不到,寒武纪股价迅速下跌。如今寒武纪的最新股价为132元/股,市值为529.93亿元,这一数据距其峰值时的1124亿元,已经接近腰斩。
据业绩报告显示,寒武纪至今仍是亏损。2020年,寒武纪全年净亏损4.35亿元。从2017至2019年,其亏损额分别为3.81亿元、4104.65万元、11.79亿元,三年连续亏损超过16亿元。
二级市场的表现倒挂一级市场,这让投资者们对“估值高、回报周期久”的AI公司已经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与此同时,监管也在进一步收紧。
自2020年12月份开始,监管层拟增加现场检查企业的比例来检查拟上市公司的信披质量。2021年1月,证监会正式下发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20家企业被证监会抽中进行现场检查,被抽中的拟上市企业中16家企业撤回,比例高达80%。
2月5日,证监会发布的《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指引》中也规定,要进一步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公司申报前12个月入股股东的股份需锁定36个月。
旷视科技CEO印奇曾在2020年7月表示:在经历了五六年的早期爆发期后,AI产业如今已经进入“深水区”,不能带来真实价值的AI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市场留给AI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03 AI故事还能怎么讲?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人工智能正在处于“死亡之谷”的泡沫期。
印奇认为,大概需要18到24个月,AI企业才能走出“死亡之谷”的阶段。他认为,解决算法供给不足和碎片化等问题、聚焦赛道实现价值闭环、打造AI人才和行业人才融合发展的新型组织,是AI产业落地的关键途径。
人工智能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技术平台层和场景应用层,并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持续加速,人工智能对传统的城市管理、医疗健康、园区管理、安全生产、交通出行、自动驾驶等场景正在产生全面影响。
为了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四小龙”们已经在尝试寻找和区别自己的商业定位。
据公开资料显示,作为AI平台型公司的商汤科技,定位AI算法提供商,主攻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物业、智慧通行、智慧文旅、智能汽车等行业;旷视科技是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三大板块是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
依图科技将业务分为智能公共服务,包括智能城市和智能医疗以及智能商业;由自中国科学院孵化并拥有政府基金背景的云从科技,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的云从科技,则定位为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及智慧商业等四大业务领域。
市场对AI企业们正在提出新的要求。与过去以技术单点为发力方向、抓住某一场景持续烧钱获取、处理、训练数据的方式不一样,如今,业界更多地开始强调AI技术在向工业场景迁移过程中的落地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当深入具体的产业及行业深处时,它们面临的便不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甚至之前它们所依赖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
“仅仅依靠过人技术,对推动AI公司的估值增长已经非常有限了。”张志说,“现在这是一场商业游戏。”
AI行业创业者们正在被迫退出他们原本的极客世界,进入真实的商业战场。
依图科技前员工林威对鞭牛士的说法也可以侧面反应这件事情:在他2015年入职依图科技时,吸引他的是公司的极客工程师文化,但公司在C+轮融资后,开始大量扩张、公司组织混乱,再到后来的批量裁员,都意味着公司组织和商业化方面,正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调整。
对于AI公司们来说,它们面临的是从技术服务商到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核心驱动因素也由团队和算法技术逐渐转变为数据和场景,在这个过程中,获客能力、服务能力、议价能力等,对于他们,都是一轮新的挑战。
况且,这是一个更大的战场。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从2016年至今,在人工智能赛道不断出手。
如腾讯是蔚来汽车、大数据服务公司明略数据、AI芯片燧原科技的长期投资方;阿里巴巴覆盖的AI企业更偏向基础层、技术层,是寒武纪、旷视、商汤、思必驰等的投资方。而在细分领域,如安防、金融等,都有巨头占据了赛道。
而在今日上海开启的2021世界人工大会上,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已经迫不及待地秀出各种AI成果。
“在我看来,大部分的AI企业的技术成果与红利,最终会被现在市场上已经占据山头的互联网类企业所并购,作为底层技术而存在。”一名AI行业从业者表示。
在印奇看来,想要存活下去的AI企业,不但要在AI基础研发上持续深耕,而且还需要在人才队伍和组织架构上进行深度优化,需要成为最具“战斗力”的AI商业化落地实施者。
谁能进化的更快?谁能最先实现价值闭环和产业落地?对于AI企业们来说,这是一场已经开始的艰难生存战争。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志、林威为化名)
此内容为鞭牛士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