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自动驾驶+物流”是个被忽视的市场?

2018-05-02 10:05
车联新生态
关注

时至今日,没人会怀疑,在触手可及的未来,自动驾驶会形成一个难以估量的庞大市场。

而当终点的旗帜如此明显,赛道也就变得格外拥挤。过去几年,无论各大传统车厂,科技巨头还是林林总总的供应商,都在以一种军备竞赛的心态开足马力,在自动驾驶的路上跑马圈地。

但不知你是否留意,或许是在科技媒体的过度洗礼之下,当我们在谈论自动驾驶时,约等于就是在谈论乘用车的自动驾驶,但事实上,在分食自动驾驶这盘裹挟着巨大利益的奶酪时,不同团队其实早已厉兵秣马,在不同路面上并行奔跑。

譬如按照不同场景:有人盯准乘用车市场,就有人觊望商用车市场;有人希望让自动驾驶穿梭于闹市之间,就有人希望让自动驾驶卡车来往于高速路的两端,或者在港口码头等封闭低速环境下默默耕耘;有人专攻城市,就有人转战农田……总之,自动驾驶对人类的福祉,会出现在不易被大众察觉的场景。

举个具体的例子,物流。

如果你看过《集装箱改变世界》就会知道,在20世纪人类各种眼花缭乱的发明里,集装箱势必占有一席之地,它让人类物流体系标准化,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让从A地到B地的货物运输成本忽略不计,并最终成为全球贸易爆发的基石,从那一刻起,物流系统也被视作全球贸易的毛细血管。

为什么说,“自动驾驶+物流”是个被忽视的市场?

尽管如今很难有哪项物流技术能与集装箱相提并论,但令人欣喜的是,在经历了人工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阶段之后,物流行业正在进入到整合各项传统科技与新兴科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引导的智慧化阶段。无论是运输,仓储还是配送环节,几乎都正在被你所熟知的各种黑科技所加持,譬如在运输环节,产业界就非常相信:自动驾驶将在经济成本和配送效率上做出巨大贡献。

嗯,在我看来,由于远离媒体聚光灯,自动驾驶在2B领域的摸索和进步,似乎有些被低估了。

当自动驾驶遇上高速公路

让我们先从高速货运的场景谈起。

在过去的直觉里,自动驾驶率先落地的场景,大概率上会与“共享理念”融合。你可能已对如下想象倒背如流:在APP上预订,一辆汽车自动驶来,带你到指定地点,你下车,它自动去接下一单。在人们的期许中,共享自动驾驶汽车能大幅提升社会效能(私家车95%的时间处于停放中),改善自然环境,甚至打破工业时代城市规划的枷锁,重新释放城市居民的自主权。

我当然相信,上述美好景致,终会变成现实——但若论商业落地的速度,共享模式,乃至整个乘用车市场,都不见得是排头兵。最近几年,产业界似乎正在扭转共识:大概率上,商用车会比乘用车更快完成商业落地,在许多人眼中,自动驾驶卡车会比私家车更快实现规模量产。最近的GMIC上,我就听智加科技PlusAI(硅谷无人驾驶公司)副总裁付强谈到,当自动驾驶遇上高速公路,会几乎会立竿见影地改变货运现状,让这一相对枯燥的行业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

这不难理解,如果说乘用车的最大属性只是出行工具,货车则更像是成本颇高的“生产工具”。角色上的差异,会让后者对自动驾驶技术有更为迫切的需求,因为货运行业通常只关注两个指标:安全和成本,这两点对自动驾驶技术都不是难事。

先说技术,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完善需要数据的喂养,相比于城市内部复杂的“网状”路线,货车在高速路上是“线状”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且相对封闭,这种从A到B的重复线路会让数据不会被过渡稀释;另一方面,由于更多是“生产工具”,货车的用户体验也不用像乘用车那么复杂,对算法的要求相对较低,也更有利于量产。

而货运公司拥抱自动驾驶的真正理由,是它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利润低,成本高(尤其人工成本)是货运领域的最大痛点,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已让其快速成为物流运输大国,中国拥有超过700万辆长途重卡和1600万重卡司机,整体物流业占GDP比重将近17%,其中公路运输占比70%,有人曾算过一笔账,仅以1600万干线运输司机为例,如果能减掉一半,按一名司机年薪12万算,这就已是个万亿级别市场。而除了人力成本之外,油耗在干线运输成本中也占有较大比例,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预期能减少约15%的油耗成本。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