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累及长安汽车净利润骤降,长安福特在激烈竞争下如何自救?

2018-07-31 11:17
汽车K线
关注

导读:成也长安福特,败也长安福特。在再度成为长安汽车利润杀手后,长安福特或许应该深刻反思一下,合资公司仅仅作为“利润奶牛”是不够的,长安福特需要找到自己新的位置。除了“产品为王”,亟待加速推进下一个产品周期之外,长安福特是时候把眼光放长远了。

在长安汽车7月14日发布半年业绩预告后,荣光不再的长安福特再次为“千夫所指”。

长安半年报预告显示,其今年上半年预盈15亿-17亿元,同比下滑63.21%-67.54%。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约0.31元至0.35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盈利约46.21亿元,每股收益0.96元。

对于公司利润锐减的原因,长安汽车回应称,“来源于公司以往的投资收益下降,其中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下降明显”。显然,其意指长安福特。

目前,长安旗下合资公司只有长安福特可以倚仗,但过于依赖后者则是长安业绩“滑铁卢”的要因。

长安汽车6月产销快报显示,2018上半年,长安福特累计销售22.77万辆,与上年同期的37.3万辆相比大跌38.95%。由此可以想见,长安福特利润下滑的严重程度。在一季报中,长安汽车也曾将业绩下滑原因归咎于“长安福特投资收益下降”。

实际上,去年长安福特就已经背过这个锅了。2017年,长安汽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37亿元,同比减少30.61%。这正是由于长安福特销量下滑累及净利润下跌所致。

而就在此前两年,长安福特还是长安汽车的“利润奶牛”,一度撑起长安合资与自主“双丰收”的高光时刻。

成王败寇

一直以来,尽管长安汽车旗下有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长安标致雪铁龙和长安铃木数个合资伙伴,但其只有长安福特可以倚仗已是业界公开的事实。这种情形在2012年以后更加明显。

2012年11月,长安福特马自达正式拆分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合资公司,单飞后的长安福特在福特汽车“1515战略”的强力加持下,连续几年销量和利润大幅攀升,并成为长安汽车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汽车K线梳理长安汽车数年财报发现,自2012年以来,长安福特在长安汽车财报里多次被重点提及,其中2014年至2016年,长安福特为长安汽车贡献利润比例分别为95%、87.76%和88%。

风光时刻,长安福特被称为长安的“利润奶牛”,但好日子在2017年戛然而止。2017年,长安福特全年销量为82万辆,同比下降13.1%,“年销百万辆”目标梦碎,并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正向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其净利润下滑33.1%至121.71亿元。尽管如此,其在长安汽车年度净利润中占比仍然高达85.27%。

进入2018年,形势并未好转。一季度,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13万辆,同比下跌36%。上半年结束,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22.8万辆,同比下滑38.9%。

长安福特的当下,被称为“自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至暗时刻’”。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与其在华产品投放周期有关,自2015年11月福特金牛座之后,到今年10月份全新一代福克斯上市之前,长安福特已经连续28个月没有全新产品推出。

这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几乎无法想象。一般而言,出于产品研发周期需要,车企都会有产品“大小年”,但像长安福特这样全新产品完全断层,在合资公司中却并不多见。

对于长安福特而言,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高速增长的这几年里,如影随形的产品质量和渠道危机也为其埋下了严重隐患。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2017年的溃败是长安福特主力车型的全线溃败,其中锐界、蒙迪欧、翼虎、福克斯销量分别下降13%、2%、17%及30%。这一趋势也延续至今。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