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玄机!蓝青松为何铁了心投C2B?
这场变革,不仅仅是大通、不仅仅是上汽商用车乃至上汽集团,很可能是全行业的,作为先行者,这是上汽集团迎战未来的能力所在。
“我们要实现用户在线、经销商在线和组织在线,必须是一家平台化的互联网公司。”11月16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蓝青松在广州车展终于解答了我心存的疑惑。
作为上汽集团“互联网+新能源+X”战略试点的一部分,上汽大通C2B项目2年多前开始运作。
之后,蓝青松似乎对C2B着了迷,每次采访,C2B都成了主角。而大家心存的疑惑却也越来越多。
虽蓝青松将C2B项目比作继福特的流水线和丰田精益化生产模式后的第三种模式,但在业内看来,C2B项目解决不了自主品牌升级重任,打造不了品牌标签,甚至还可能因为在生产模式上的过度强调而弱化了品牌标签,从而定位不清,甚至影响竞争力。
C2B生产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平台化运作,是不是会使上汽大通走上“轻产品”重模式的不归路?特别是,一旦C2B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走不通了,上汽大通是否会前功尽弃?
不过,显然,令蓝青松着迷的C2B项目,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粗浅。
C2B需要强大的平台能力
与其他品牌的车主由厂家提供被动选择不同,上汽大通的车主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车。
以C2B定制的上汽大通G50为例,用户拥有自主选择车型的权利。
1)选择G50不用为配置捆绑买单,可以仅选择自己喜好或者需要的配置;
2)选择G50可以在购车前就能在“蜘蛛智选”上看到自己购置车型的细节,并能知晓车辆的生产和物流进程;
3)选择G50可以定制拥有自己DNA的专属配置;
4)D90已推出了“后悔药”活动,选择G50相信未来厂家也会推出类似的活动,购车后如果想更改,也成为可能。
当然,上述功能是目前整车企业中,唯一仅能实现的。
“C2B的智能定制,我们现在是给用户赋能,让他更多选择自由的同时,有更多选择的能力。”蓝青松说。上汽大通最初推出C2B的智能定制,初衷是解决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比如,南方的消费者想选择高配,但是,他并不需要加热座椅,可以不选择,从而减去这部分费用。
不过,这看起来只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但实际上,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C2B的智能定制实际上推动了企业的数据化转型。数字、数据越多,这就是智能化的前奏,就能够建立数据的模型,就能迭代。”蓝青松说,他希望大通变成用户驱动的公司,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而企业具备这些能力,则需要通过组织的在线、业务的在线能力来实现。
也就是说,上汽大通在进行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的同时,实际上进行的是组织架构和企业运营模式再造。
C2B突破传统界限
可以看到的是:C2B业务推行2年以来,上汽大通与之匹配的能力也在不断布局。
上汽大通在打造的“MAXUS我行”平台,已经陆陆续续积累了650万粉丝,而“房车生活家”平台,粉丝超过350万,已成为苹果下载量最多的房车APP,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上汽大通房车科技公司,推出蜘蛛智选和“后悔药”等一系列在线服务功能。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