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技术钳制之下,自动驾驶公司能扬帆“出海”吗?
因为在中国公开道路上驾驶汽车通过车载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将该等数据传输至境外均可能存在着法律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据收集活动中,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仅使用摄像头和雷达收集数据,被归入地面移动测量范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还使用了定位装置和/或激光雷达,则该数据收集很大可能被归入地面移动测量的范围。
所以,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路测、商业化尝试的海外公司首先就是和持有牌照的中国图商进行合作。
总而言之,对于国内自动驾驶的公司来说,出海有着AI软件受限制的风险,对于国外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出海有着法律风险。在这样的态势下,有着“混血”特征的自动驾驶产业恐怕要面临一轮新的洗牌,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可想而知。
庆幸的是,目前多数无人驾驶创企在软硬件方面都做了多手准备,而且伴随这几年国内激光雷达厂商的崛起,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危机。
据相关媒体统计,百度、图森未来、新石器、京东、AutoX等厂商使用的激光雷达大部分都是禾赛、速腾聚创等研发的国产雷达。
同时,诸如大疆、华为等跨界而来的技术大厂也在推动国产雷达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自动驾驶厂商出海的潜在危机似乎正在一点点被击破,但前期埋下的雷一旦触发,后果也是难以想象。
而且长期以来,围绕自动驾驶的技术专利纠纷诉讼此消彼长,从Waymo、Uber、特斯拉、Zoox到百度都陷入到罗生门的专利案件中。所以在这样一个技术为上的产业中,稍有不慎便是满盘输。
疫情下的新危机,出海后的商业化难题依然难解
当自动驾驶从阳春白雪向着商业化落地走去,谈论最多的是创业公司的生死存亡。
自2月底起,先是小马智行获得4.62亿美元B轮融资,后又有驭势科技获得博世战略融资、Waymo首获外部融资22.5亿美元以及软银3亿美元领投滴滴自动驾驶公司。
国内外自动驾驶投融资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再加上疫情催化了无人化业务的需求,自动驾驶产业的商业化前景似乎愈加明朗。
但是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态势又开始急转直下,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后,目前包括Waymo、Uber、通用汽车旗下Cruise、Aurora、福特汽车旗下Argo AI、小马智行、百度都陆续暂停了上路测试。
同期,也有一些扛不住压力的公司走到了终点,自动驾驶卡车初创企业Starsky Robotics由于资金链断裂,已停止运营并关闭。近日,又有消息称Zoox解雇了几乎所有的合同工,包括参与测试的安全员,大约有120人失业。
对于国内自动驾驶厂商来说,在商业化探索方面,出海曾经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今年3月,传来图森未来和采埃孚将联合开发量产化无人驾驶卡车系统的消息。
但疫情让很多需要推进的项目搁浅,在这个阶段,以烧钱模式运转的自动驾驶创企们能否有足够的资金度过疫情至关重要。
Waymo从运营多年的Waymo One到推出Waymo Via进军货运市场,商业化依然是自动驾驶公司最大的难题。
对比之下,出海的AutoX、小马智行们这条路走得有些步履维艰,再加上前方潜在的暗礁,他们恐怕要重新评估其中的利益和风险了,是否将路测、研发以及商业化落地的中心转回国内?当出海这条商业化路径愈加难走之后,如何在有限的市场最大化地实现各自的商业化场景落地,健康而又可持续地活下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