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英菲尼迪再次按下“重启键”

2020-04-30 09:25
车事小说
关注

一路波折的数十年

在北美市场的成功,加上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崛起,让英菲尼迪这个成长在北美市场的日系品牌在2006年横渡太平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因logo与奇瑞logo相似,而一度被调侃为“大号奇瑞”,但并未影响这个“新人”的市场表现。并在三年后迎来了首个年销破万辆的成绩单。为此,英菲尼迪专程举办了一场“庆祝进入中国市场三周年灵感盛宴”。并邀约了一系列名人成立精英车主俱乐部——“菲凡社”。寄希望名人效应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现实并未按照剧本发展。短暂的芳华过后,销量却无法进一步得到提升。

为了打破瓶颈,2013年4月,时任英菲尼迪汽车总裁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宣布戴雷接任吕征宇成为新一任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并在第二年与东风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东风英菲尼迪,英菲尼迪实现国产。

这一组合拳的推出从效果上来看,确实给英菲尼迪带来了一定改善。

在戴雷任职期间,英菲尼迪在营销领域接连重金投入。先后赞助了《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2》、《极速中国》等一系列在彼时有着非常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这一措施,不仅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知晓度和影响力,而且在终端销量层面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统计显示,2013年-2015年间,英菲尼迪分别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为17108辆、30046辆、40200辆。尤其在2015年实现同比34%增长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正如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一样,好景不长,随着戴雷在2016年离职创业,英菲尼迪这波上升势头也随之而止,再次回到往日的不温不火状态。时至今日,始终未能突破年销5万辆关口。

对此,业界普遍将背后原因归咎于英菲尼迪对中国市场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车型更新太慢,国产车型太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