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市值达59亿元的力帆股份是如何被56万货款“击倒”的?
一家现有市值59亿元的上市公司,因区区59万元的货款而面临破产退市风险。力帆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其在经营过程中又遭遇了什么?
文|车事小说 青柠檬
6月29日,力帆股份一则《关于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公司破产重整的公告》内容让业界哗然。
据这份公告内容显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简称“法院”)送达编号为“(2020)渝05 破申 327 号”的《通知书》。《通知书》称,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简称“嘉利建桥”或“申请人”)以力帆股份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法院受理了嘉利建桥递交的申请,力帆股份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9 年 4 月修订)》(简称“上市规则”)第 13.2.11 条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倘若法院正式受理对力帆股份进行重整申请,则意味着力帆股份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此外,如果公司破产,则根据《上市规则》第 14.3.1 条第(十二)项的规定,力帆股份的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动静可谓非常之大,涉案标的究竟有多少呢?
根据公告显示,涉及到的金额为563,149.06 元。也就是说,一家现有市值59亿元的上市公司,因支付不出区区59万元的货款而面临破产退市风险。
摩托起家,败于整车制造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力帆股份注册成立于1997年12月份,现任法人代表为牟刚,注册资本13亿元。经营范围为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汽车、汽车发动机、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车辆配件、摩托车配件、小型汽油机及配件、电动自行车及配件、汽油机助力车及配件等。
资料显示,力帆股份前身重庆力帆集团创业于1992年,2007年12月20日以力帆集团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将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并于2010年11月25日在A股上市,发行价14.5元/股,共计发行2亿股。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力帆股份目前拥有11位股东(2家机构股东,9位自然人股东)。其中,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47.08%股份为大股东,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1.95%股份位居第二。以梁盛谊为代表的9位自然人则持有剩余股份。通过股权穿透后可以发现,公司背后实控人则为力帆首任法人代表、创始人尹明善。
诸如外界比较熟悉的力帆摩托车、力帆乘用车均为力帆股权旗下100%控股子公司。也可以说,这次摊上事情的是力帆摩托车和力帆乘用车的母公司。
提及力帆,基本上就无法绕开其创始人尹明善。生于1938年的尹明善前半生几乎没有任何光鲜记录,直至50岁那年才从出版行业挖到个人第一桶金。正式创办力帆集团时,尹明善年龄已经高达54岁。
1992年,54岁的尹明善以20万元的初始资金正式进入摩托车制造领域。并在随后的十多年间,摩托车业务经营的风生水起,不仅在国内有着较大市场占有率,其摩托车产品还走出了国门销往海外市场。
随后,基于对当时摩托车市场发展的预判,尹明善认为国内摩托车市场将步入下行趋势。并与2003年正式开启整车制造业务。
虽然现在来看,力帆只所以走上下坡路,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到整车制造业务拖累。但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不得不承认尹明善在当时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只不过,在战术执行层面,力帆存在着较大问题。
倘若力帆对整车制造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那么,当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未必会没有力帆汽车的一席之地。
基于彼时国内乘用车产品颇为匮乏的市场环境,力帆乘用车曾一度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虽然产品力在现在看来,完全不合格,但同时期的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售车型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加上价格足够低廉,以及“山寨”外资品牌车型的造型,力帆生产的乘用车在当时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终究整车制造不像组装摩托车那样简单。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未能在研发体系形成布局的力帆汽车开始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与此同时,吉利、比亚迪等同时期竞品们凭借长期在研发技术领头投入积累开始在终端市场发力。包括力帆汽车在内的一批等缺乏竞争力车型基本濒临退市边缘。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