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定位之战:中美俄欧的大国战略,腾讯阿里的商业角逐
定位服务,似乎并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现代生活不可或缺。是大国战略下的竞争,更是商业化中的巨头角逐。中国花了26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国内民用高精度定位市场即将迎来爆发。
举个身边的例子:开车的小伙伴,基本上都不能离开导航了。即便是日常上下班路线,也要开着导航,因为除了路径规划外,还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情况,方便躲避交通拥堵。
是的,导航的功能,从最初的路线规划,到实时路况的提供,再到现在自动驾驶浪潮,对实时高精度定位的需求。静态的路径规划,到动态的实时路况,再到现在动态的高精度定位,这种需求演变,也意味着人类对定位精度和时效性需求在不断提高。 人类正在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对高精度定位的诉求,更是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出行,包括目前最火热的自动驾驶,只是对高精度定位诉求的一个场景,更多的新兴市场,如智慧城市、共享出行等,同样不可或缺。 其实,对于高精度定位,已经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了,同样的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为什么国与国之间会将高精度定位提到战略级别的需求呢?为何近年来,科技巨头同样对此极度的重视呢?在中国市场,高精度定位的市场,又会有哪些选择呢?
01
大国战略下的科技巨头角逐
全球范围内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BDS)、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GNSS。 在2020年6月23日,随着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完成了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向全球提供定位服务。这是中国人,奋斗了26年的成果,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我们做到了。 卫星定位系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有广阔的场景。这也是一个生为军事用途,但在民用市场有着巨大商业价值的技术。尤其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对空间和时间的定位要求更加精准了。例如,自动驾驶对空间的定位需求是厘米级别的,对时间的要求的毫秒级别的。 卫星定位系统的军事用途,就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本文聚焦的是商业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巨头纷纷开始涉足定位服务。定位产业而言,发射卫星的是国家行为,而将其商业化的是公司行为。
提供定位系统的组织,通过收取芯片授权费的方式,让每一个可以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的设备,都必须付费。也就是说,中国民用定位市场,所有的GPS定位设备,甚至包括我们使用的每一台手机,都必须向美国GPS付费。 在中国北斗系统正式全球覆盖后,也拉开了中国公司卫星定位商业化的帷幕。实际上,在北斗系统尚未完全组网的时候,科技巨头就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早在2015年,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成立了位置服务公司——千寻位置。 在2019年10月,千寻位置宣布获得10亿元A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30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千寻位置是唯一的高精度位置服务提供商。但是,这一切,随着六分科技的成立,为行业提供多一种选择。 而六分科技的背后,站的正是阿里巴巴的老对手腾讯,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领域,双方进行对垒了。当然了,也不能忽视百度的存在。以及背后更多的耕耘在高精度定位的初创公司,包括了室内的高精度定位公司。 因为室外的高精度定位,最终要和室内的高精度定位结合。只是,室内的高精度定位,由于卫星信号会被建筑物遮挡,室内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与室外的GNSS+基站的定位技术不一样,例如,苹果手机标配的是UWB定位芯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10日立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应用新进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