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中的嘀嗒出行:网约车之外的四轮出行生态为何更具增量
顺风车成为共享出行赛道的黄金业务:市场远未饱和,增量空间犹在。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10月8日晚间,刚刚于9月1日度过自己6岁生日的「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其或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此时去回溯嘀嗒出行的成长史,很容易发现,在其诞生之时,实则正是滴滴与快的“交战”最为惨烈的一段时间。
嘀嗒出行为何能在AT两大巨头彼时均已入场的情况下仍使得自己留在共享出行的牌桌上,并在今后数年里一步步地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已成为外界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上周披露的招股书给出了一定的答案。
交通资源的最优解:渗透率增长空间巨大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一线城市中每平方公里的民用汽车数量达到3,151辆,一线城市的车主则在每个工作日平均花费约46.4%的往返通勤时间(即39分钟)在交通拥堵上,大众出行需求不断提升将会令拥堵继续加剧。
换言之,随着道路和停车资源会越来越紧张,无论是乘客还是车主,参与顺风合乘的动力会越来越大,这使得顺风车将逐步大众化并在未来成为主流出行方式。
只是,在互联网打车平台大规模普及之前,由于私家车主与乘客的匹配效率低下,顺风车的使用历来仅限于隔壁邻居以及朋友与熟人之间。
此外,在上、下班高峰期,以出租车和网约车为主要组成的商业运营乘用车的运力供给不足已愈发成为“上班族”的困扰之一。
在这一点上,顺风车无疑是最优的、同时也是当前市场最为认可的一个解决方案。
伴随着对顺风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预计将从2019年的14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41.8%。
渗透率方面,国内的顺风车市场过去一直处于分散状态。譬如在2019年,私人载客汽车的行驶距离合计达22,781亿公里,而其中顺风车的行驶距离仅为43亿公里,渗透率为0.19%。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预计在2025年通过顺风车的行驶距离达313亿公里,渗透率将为1.0%,自2019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39.2%。
而就顺风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本质原因而言:其一,高峰期车辆的供给不足导致市场必然需要接纳更多业态的共存;其二,供需两端(即司机和乘客)均可通过搭乘顺风车节省出行成本和缩短等车时间;其三,“绿色出行”的理念近年来更加深入人心,在所有接受弗若斯特沙利文调查调查的私家车主中,约48%表示其提供顺风车服务的部分原因是为绿色环保作出贡献。
另外,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亦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16年颁布,敦促地方当局鼓励顺风车发展,并制定相应的规例及法规;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同样发布,旨在建立智能、安全、绿色及共享的交通运输体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鉴于前述的市场环境已为顺风车赛道的所有玩家均创造了一个相对优越的先天条件,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顺风车业务仍是所有共享出行服务商长期发力的一个方向——市场远未饱和,增量空间犹在。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