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 “中层干部”:中籍“韩方”代表向东平处境尴尬
02“中层干部”难作为
现代汽车作为韩系合资品牌的代表,在中国市场曾经也是春风得意,凭借天时、地利的因素,轻松实现“现代速度”的增长,从1到1000万辆保有量的跨度,北京现代用了16年。
开局的过于顺利,也给北京现代埋下了不小的隐患,简单来说,其品牌力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产能和渠道,但是北京现代又被合资双方给予厚望,早在2015年规划第五工厂产能时,其全部工厂产能达到年产165万辆。
即便是巅峰时代的2014年,北京现代年销量也只有114万辆,规划165万辆的产能,只能说明北京现代控股双方的北汽集团和现代汽车对于未来前景过于乐观,盲目的扩张产能,如今尾大不掉、十分被动。
我们不清楚在韩方企业当中担任高管的试用期是多长,但是根据现代汽车总经理过往1年一换的频繁程度来判断,向东平的任期或许已经不长了。
2020年3月,从创业项目天际汽车出走的联合创始人向东平,进入现代汽车集团任职,并以韩方代表的身份进入北京现代,这一点与起亚招李峰负责东风悦达起亚如出一辙,只不过,向东平的职权并没有东风悦达起亚董事总经理的李峰那么大。
通过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法人代表依然还是刚刚“失势”的陈宏良,北京现代销售分公司“一把手”还是北京现代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杜君保,高管名单上,并没有两位营销副总经理樊京涛和向东平。
尽管向东平身兼现代中国的副总头衔,但是严格意义上,作为韩方代表的向东平,其销售分公司副总的职务,只能算是北京现代体系里的中层干部。
还是以同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Vice President的李峰为参考,李峰担任东风悦达起亚董事、总经理兼销售分公司负责人,在各自公司的级别上比同为北京现代董事、副总经理的杜君保还高。
寄希望于一位中层干部来解决北京现代的顽疾,用病急乱投医来形容似乎更为妥帖。
03“不务正业”的销售
向东平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上海大众(后来更名为上汽大众),其1998年加入上海大众,曾任上海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总监兼销售高级总监,其领导是时任上汽大众总经理的张海亮。
2016年,张海亮被明升暗降调离上汽大众,向东平也离开上汽大众,出任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主管销售与网络建设工作;2017年10月,向东平加盟张海亮创业的天际汽车,负责规划和发展天际汽车高端品牌的营销业务。
2020年2月底,向东平离职天际汽车,3月就转投现代汽车。
实际上,向东平在上汽大众的表现主要原因还是依靠上汽大众的先发优势,其后来的沃尔沃和天际汽车期间,向东平并没有什么令人称道的业绩。
于是乎,原本以营销闻名的向东平,来到北京现代后,不得不拿品牌力说事。
“原来北京现代更多关注的销量数字,现在更关注的是品牌和技术。我们要坚持做长期战略,品牌是最关键的一点。”
“如果从短期来看,品牌提升和销量上扬是一对矛盾体。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好的品牌才能带来销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北京现代正开启战略转型,坚持长期思维,做时间的朋友。”
以上言论都是向东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述的,其中心思想更像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杜君保的语境。由肩负销售工作的向东平开始大谈品牌转型、长期战略,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印象。
从北京现代官网我们可以看到,10年前的2010年,北京现代就已经提出了从“现代速度”到“品质经营”的表述。
文中还提到,“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李峰认为,经过7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北京现代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实现有内涵、有品质的成长,而不仅仅是强调销售数字的增长。”
与向东平的言论何其相似。
从2020年8月才到位的杜君保身上,尚看不到李峰的远见与雷厉风行的手段,杜君保在第七代伊兰特发布会上首秀谈到的“重拾信心和辉煌”,依然还是对“回到过去”有所期待。
本质上,北京现代依旧还是那个北京现代。
分析人士对此表示,高管错位的语境,或许是反映出内部话语权依然存在某些争夺,从目前北京现代高管团队组合来看,缺乏一个打造品牌的核心人物,到底由谁来具体执行北京现代的品牌打造,是韩方代表向东平,还是北汽老人杜君保?又或者是等李宏鹏的现代中国发力?
需要提醒的是,202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没有时间供人随意挥霍了。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