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造车,会是华为的长久之计吗?
2
一颗“红心”,三种模式
随着电动化转型的加速,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越来越低,大量科技巨头、互联网公司以及手机制造企业等非传统车企加入造车赛道。这其中,华为的出现总给人异军突击的感觉。相比早因“阿波罗计划”而知名的百度,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存在感似乎并不高。直到去年年初,极狐阿尔法S Hi版以及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相继亮相,国内消费者才意识到华为的来势汹汹。
实际上,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早。早在2009年,也就是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发布“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推广提供财政补贴)之时,华为就开始了车载模块的研发工作。
2014年,华为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开始涉足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自2017年起,华为又与国内多家主机厂在5G、云、AI等领域达成合作。
而随着手机业务的遇阻,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明显加快。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BU,后者位列华为六大一级部门之一。华为对汽车产业的重视度大为提升。
基于在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华为汽车业务由通信模块不断向传感器、操作系统、座舱与自动驾驶芯片、电驱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领域快速扩展,并且多项技术取得了业内领先水平。其中,华为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以其超级全栈算法、超级数据湖、以及超级中央计算与传感硬件的“铁人三项”能力,成为全球唯一的城市通勤自动驾驶量产系统。
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旗下智能汽车方案品牌HI,旨在通过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从具体形式上看,目前华为与车企合作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HI模式,也就是华为与合作车企共同定义、联合开发,运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借助华为销售渠道的Huawei Inside合作伙伴模式。北汽极狐就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
2021年上海车展前夕,极狐阿尔法S Hi(Huawei inside)版正式亮相。作为极狐与华为联合开发的车型,极狐阿尔法S Hi版款内置华为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并搭载华为鸿蒙OS操作系统,实现智能座舱与智能手机关联操作。
不过,并非所有车企都愿意大规模采用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明确表示,不愿与第三方公司(华为)合作自动驾驶方案,“这时候就成了(第三方公司)是灵魂,我是躯体。这个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我们这个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针对上汽集团的“灵魂论”,华为方面回应称,华为与车企合作有多种模式。除了Huawei Inside模式外,华为还有tier1与tier2的合作模式,目前,华为更多是采用这种模式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
tire1、tire2模式也就是华为与车企合作的第二种模式,也称为供应商模式。作为部件供应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截至目前,华为在智能电动领域与5家车企合作量产,与15家车企定点合作;在智能座舱领域与7家车企进行定点合作;智能驾驶算力平台(MDC)已跟6家车企定点,同时还跟70多个合作伙伴通过应用第三方自动驾驶软件进行合作。
第三种模式即为华为智选模式,AITO问界M5成为了这一模式的首次尝试。在这一模式下,华为不仅仅只是部件供应商,而是参与到产品定义和整车设计之中,还负责智能座舱的部分硬件和全部软件以及整个生态系统。
不难看出,相比之前的供应商模式以及HI模式,华为智选模式对汽车产品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不仅涉及到汽车的“灵魂”,也涉及到部分“躯体”,相当于是对整车制造的一次深度试探。
那么既然华为已经试探到这个地步,为何仍然坚持“不造车”,而是选择这种曲线形式呢?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10日立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应用新进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