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的“三驾马车”会在未来带领百度驶向何方?
文:郑开车( 谈擎说AI主编)
3月1日,百度发布了2021年Q4及全年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百度总收入为331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百度核心”收入共计260亿元,同比增长1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季度,百度以往最大头的线上营销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仅有1%,另一边包含了AI云、智能驾驶等新晋业务,Q4营收69亿元,同比增长63%,也在核心业务中的营收占比由一年前的18.2%增长至26.5%。
尤其是在提及智能驾驶相关业务时,百度CFO罗戎在电话会上表示,“相信未来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一个与此番乐观相吻合的体现是,百度确实在近年来不断细化着对自身智能驾驶业务的认知。
在去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内部公开信中首次明确了百度Apollo智能驾驶业务的三种商业模式:
一是为主机厂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快速搭建自动驾驶能力;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三是共享无人车。
随着如今百度押注智能驾驶时代的商业模式逐步明晰,这“三驾马车”会在未来带领百度驭向何方?本文将以此为主线,进行逐条分析。
ADAS:拐点下“赋能派”的春天将至?
电动汽车智能化发展多年,在行业早期,主机厂大都有着不愿沦为躯壳的执念,为争夺灵魂而频频上演的“军备竞赛”在前些年也偶有上演。
但是到了去年11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开始突破20%那一刻,对于不少传统车企而言,坚持捍卫自己的灵魂还是否是如今最重要的工作?无疑是其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谈擎说AI认为,面对新能源汽车拐点将至,下半场真正的硬仗又是智能化,对于不少在智能驾驶方面存在大象转身难题的传统车企而言,寻求科技企业合作的潜在需求将会在短期未来日渐凸显。
这就意味着对于百度的第一架马车而言,接下来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去抓住短期未来赋能主机厂的机遇?我们从当前主机厂布局智能驾驶的主流模式,来进一步分析。
当前主机厂布局智能驾驶大抵存在三种模式:
一是以特斯拉、小鹏等车企为代表的全自研模式。这类车企的特点很明显,都是资历较新的技术先锋型车企。
二是以上汽、吉利等车企为代表的“轻合作”模式,这类车企往往有着一定体量,以传统和自主车企为主,虽然客观存在智能化大象转身的难题,不过在合作上仍较为谨慎,往往以对初创技术企业的“投资+合作”或是轻度合作等方式为主。
三是以极狐、威马等品牌或车企为代表的重度合作模式,这类品牌往往是在传统车企基因下诞生的新品牌,希望快速赶上电气化浪潮,因此与科技企业重度合作。
谈擎说AI认为,打通更多第二类合作,将会是百度这样的赋能方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对于百度抑或是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而言,当前智能驾驶赋能的工作重心,其实并不在于盈利,而是技术反哺和口碑积累。
我们分别来看第三和第二类车企,第三类中大多是初创汽车品牌,刚起步需要赋能方投入大量精力来重度合作,更重要的是其初期市场占有率较低,对于赋能方而言,数据积累的综合性价比其实并不会太高。
而且从去年华为“深入”第三类车企,相继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和赛力斯SF5最高月销量不及三千,我们同样不难发现,即使有了赋能方或多或少的背书,这些汽车品牌也并未因此可以在销量上与蔚小理一战。
虽然销量并不会直接与智能驾驶技术挂钩,但这样的合作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赋能方品牌内涵,对其智能驾驶技术的口碑而言,负面风险相对较大。
第二类车企则恰恰相反,通常有着底蕴更深的品牌以及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这对于赋能方而言,无论是考虑到后续的数据反哺技术,还是口碑风险,似乎都是更加优质的合作标的。
当前的问题是这些车企面对与技术企业的合作,通常较为谨慎,鲜有像第三类车企的重度合作模式出现。
就比如比亚迪,虽然与百度自动驾驶合作至今已经近7年,但是在合作长跑中,似乎一直没有让百度对其智能驾驶进行过深度赋能。直到今天,比亚迪不少车型主打的DiPilot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仍是由比亚迪智能网联中心自研。
不过近日,百度与华为纷纷传出了与这一类车企相关的合作消息。
首先是华为被传出大众汽车要“收购”其自动驾驶部门的消息,当前双方都未对此消息下出定论,不过既然传出“绯闻”,未来双方采用合作或是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也并不排除。
百度则在近日传出了要与比亚迪更进一步合作的消息,并且得到了李彦宏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的确认。此次合作将不再是曾经的“挤牙膏”模式,未来,百度将向比亚迪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
接近百度的相关人士向谈擎说AI透露:目前已经公布和比亚迪的合作,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合作消息释放。
谈擎说AI认为,对百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意味着百度的“第一驾马车”正在进入深度打通第二类车企的新阶段。不过若是华为方面与大众汽车的合作能够在后续坐实,也将意味着双方对车企的赋能工作,将会接连进入第二类车企中上演一场新的角逐。
届时,双方的智能驾驶能力,将会在新战场上进行正面交锋。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