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氢能第一股光环消退!亿华通再赴港IPO,连亏两年应收款高企

2022-02-22 17:07
猎云网
关注

上市两年亏损2亿,“成败皆因客户”

尽管是“氢能源第一股”,其股价并不好看。

截至2月18号收盘,又下跌2.1%,收盘于169.93元,亿华通股价在大涨1.4倍并陷入长达近一年的高位震荡后突然暴跌,较去年年底高点328.14元已经跌近50%,市值较234.47亿已经蒸发100多亿。

突然暴跌,除了整体市场对新能源概念股杀估值外,与公司大股东在上市一年后开始逐步套现离场不无关系。

据亿华通去年12月减持公告披露,2021年9月2-12月9日期间水木扬帆减持73.26万股套现2.11亿,2021年9月29日-12月1日期间水木长风减持53.72万股套现1.5亿、水木愿景减持36.52万股套现1亿,累计减持163.5万股套现4.61亿,拟减持不超过318.3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46%。水木扬帆、水木长风和水木愿景分别是公司第二大、第五大、第九大股东,且三位股东都属于同一受益人。

上市刚满一年公司都还未盈利,三大股东在短短2个月内就套现了超4.6亿,是公司两年亏损金额的2倍不止。这似乎从侧面反映出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失去信心。

我们从财报数据可窥端倪。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到,随着氢燃料电池的出货量的逐步提升,亿华通的营收正在稳健增加——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是5.5亿元、5.7亿元。

其营收收入主要由燃料电池销售构成,而公司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掌握着亿华通营收的“命脉”。前五大客户销售数据分别为5.08亿、4.44亿和3.44亿,分别占总收入的91.9%、77.7%及92.2%。这样的营收结构并不健康。这五大客户稍有变动,随时会对其造成巨大打击。

此外,在净利润方面,亿华通在近两年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是6392万元,到了2020年则转至亏损2252万元。亏损的势态在2021年仍在延续。

1月29日公司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实现营收6.1亿-6.5.亿、同比增长6.59%-13.58%,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4亿-1.9亿、同比下滑521.57%-743.56%,实现扣非净利润亏损1.5亿-2.05亿、同比下滑271.6%-407.85%。

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应收账款及票据的巨额亏损和公司难以为继的现金流。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2020年12月31日及2021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扣除减值)分别占到流动资产的52.3%、36.4%及32.0%。

亿华通采取的办法是向客户提供90日的信贷期,但其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天数为1年至2年,还有许多账款因为下游车企关停而成为坏账。这进一步加剧了难以为继的现金流。

2019年及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为止9个月,应收账款及票据减值亏额分别为5810万、9220万及5560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分别为1.79亿、2.03亿及0.82亿。

为了弥补现金流缺失,公司于2019年开始从银行借款。2019年借款1.20亿、2020年1.85亿以及截至2021年借款1.18亿元,年利率范围分别为4.57%至5.87%、3.65%至4.79%及3.85%至4.05%。若按年利率4%计,公司每年需要偿还约400万利息。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严重拖累公司的利润表现。公司于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为止九个月,分别录得金融资产减值6040万、9580万、1530万及6270万。其中,应收账款确认的减值亏损分别占金融资产减值亏损总额的98.7%、96.3%、98.4%及88.7%。

以客户上海申龙为例。亿华通对上海申龙的销售在2019年达到了1.93亿之巨,但自上海申龙的母公司东旭广电遭受财务危机以来,上海申龙一直拖欠账款。

除此之外,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与政府补贴也有很大关系。政府补贴虽会为其带来市场增量,却也在另一层面上加剧了其营收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着亿华通的正常经营,成为亿华通挥之不去的痛点。

由于政府通常是在年初开展检视和更新补贴范围工作,上半年完成订单确认,下半年完成产品交付,因此亿华通的大部分收入会在下半年实现,

根据此次亿华通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第四季度产量分别占全年总产量的64.76%、75.90%、35.13%。受冬奥会订单影响,2021年前三季度产量有所上升,但依然难以达到第四季度的生产水平。

政府的补贴对象还包括整车。这些汽车制造商是以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向客户销售在前,补贴在后,所以许多车企常常面临现金流紧缺。亿华通作为这些车企的上游,也不得不承受下游车企的压价以及较长的还款日期。

对亿华通来说,成败皆是客户。因此,公司也不得不通过持续募资以缓解经营压力。

亿华通最早于2016年1月挂牌新三板到2020年6月摘牌,挂牌新三板期间累计募资7.9亿,2020年登陆科创板后IPO募资13.51亿、增发募资2亿,累计募资15.51亿。自新三板上市截至最后可实行日期,公司已进行了6次非公开发行和1次资本化发行,所得款项均用于维持日常经营。而此次申请港股上市拟募资规模目前尚未公开。招股书显示,此次港股上市募集所得资金资也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提高产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