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产业链:燃料电池,哪些环节最有技术含量和投资价值?
之前两篇讲到了氢能的上游制氢和中游储运加注,那么产品链下游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应用层面。除了传统的在工业方面利用之外,未来最大的增量市场,也是产业投资聚焦的重点是氢燃料电池。
氢燃料电池的投资又可以细分为上中下游,三条投资脉络。上游指的构成燃料电池的电堆及其零件/材料;中游指的是将各种部件材料进行系统集成的电池厂商;下游指的是燃料电池的终端客户燃料电池车厂商。
一
上游电堆及零部件
上游的电堆及其零件/材料是整个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门槛较高。在整个氢燃料电池成本结构中,电堆和空压机占总成本的约70%。电堆的成本又可主要分为催化剂、双极板、质子交换膜、GDL、装配等。
1、电堆
组成电堆的核心部件中,目前除了双极板基本实现国产化外,高活性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均未实现国产化,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成本居高不下,仍是限制燃料电池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
在电堆的系统集成方面,我国70kW 以下电堆已基本实现国产装配,而国外如丰田、本田、现代及巴拉德都已实现产业化,在乘用车上批量化推广应用,电堆单堆功率基本在100kW以上,可见,国内与之相比单堆功率和功率密度都偏低。
虽然在部分核心原材料上我国依赖于进口,但在制备这些原材料的设备端,由于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具备较强共通性,所以包括锂电设备企业在内的不少国内厂商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从设备的价值含量来看,2019 年膜电极&金属双极板设备分别占据29% 和24% 市场份额,构成我国燃料电池设备市场主体,而这与燃料电池成本结构相对应。
综上可见,目前在电堆板块中,可分为已经国产化的设备、电堆集成、双极板和尚未国产化的部分核心部件。
其中高价值含量的为质子交换膜与双极板,膜电极和金属双极板的生产设备。布局这些领域的国内相关公司有:
上述企业中,东方电气(SH:600875)、科恒股份(SZ:300340)、先导智能(SZ:300450)、星云股份(SZ:300648)均为A股上市公司,山东东岳集团(HK:00189)为港股上市公司。
弗尔赛(834626.NQ)是一家新三板基础层挂牌公司,公司致力于绿色新能源技术包括氢能、天然气等气体能源的综合利用,公司现已成功开发60kw燃料电池电堆/50kw燃料电池系统等具备技术领先性的产品,并进行小批量试产。
公司下游客户包括潍柴动力,扬州亚星客车、中国移动等行业内较为优质的客户,但是由于氢能目前尚未普遍商业化,所以公司已经亏损多年。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即日-3.31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
7.30-8.1预约参观>> 【展会&大会】2025全数会-光伏储能工业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