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米造车,真的需要独自“打六年地基”吗?

2021-04-04 15:45
邻章
关注

诸如电驱系统、5G、云计算等就可选择与华为合作,利用华为在ICT领域的优势,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则可与国内外众多车企一样与百度Apollo合作;在智能座舱领域,则可牵手腾讯、百度,利用他们积累的丰富资源。

毕竟这一方面可以省去小米重复造轮子造成的资源投入浪费,但更重要的是,他将有助于小米更快切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同时,这种模式也并不意味着小米就放弃了自动驾驶技术自研积累,而是可以通过合作来缩短技术时间差,为自研换取时间。其实,这种先合作而后自身技术成熟完成替代的模式,在业内也是极为常见的,在此华为麒麟芯片的NPU进化历程,就可以说是显著一例。

当然,这一切只是个人的浅薄观点,而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究竟准备怎么干,如何弥补自身在技术积累上的部分短板,一切都得有待于小米公布更多信息。

资本市场不宜短视,应多给小米一些时间

而于资本市场而言,个人认为资本市场不宜短视,更应该看到小米造车所具备的一些相对优势。

从现实来说,雷军愿意亲自挂帅,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就表明了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强大决心,有着强烈的创始人意愿驱动,这对于业务推进而言,其实是至关重要的。而小米相对充足现金储备,也为小米持续投入、寻找优质合作伙伴提供了充足的粮饷,让其省去了其他造车新势力当时满世界找投资的苦恼。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稍显薄弱,但其在人工智能其他领域的实力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其实小米在AI 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早已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第一阵营。而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下来的用户运营、对用户需求理解的独特优势,则更是许多传统车企所不能比拟的。

所以从这些层面来看,我们能够发现,小米虽然有一些技术上的劣势,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在此,市场不妨多给小米一些时间,让小米在智能汽车市场慢慢展现全貌。

作者:邻章,专注科技互联网评论,致力传递价值思考。36Kr、虎嗅、钛媒体、界面、创业邦、创事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40余家科技互联网平台专栏作者。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