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文|邱天一
如果去香港,就会家破人亡;如果留在玻璃厂,则会“虎啸凤鸣不觉奇”。曹德旺笃信不疑,便留了下来。
1946年,曹德旺于福建福清出生,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可以说,创业三十年,曹德旺身上烙上改革开放的标签,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放牛娃到身价千亿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成功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毅力和艰辛,也都充满了信心与胆识,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一代人的传奇。
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超过12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年幼家贫,历经苦楚】
“我很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主人公。”曹德旺曾这样形容自己。
“我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州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油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兵荒马乱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地看着家中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在他的自传作品中,他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穷得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家里一天都只能吃两顿饭,关键这两顿还全都是汤水,根本顶不了饥,更别提吃饱肚子了
曹旺德14岁,因为家境太艰难不得不辍学。
为了补贴家用,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
在当了一年左右的放牛娃后,想要改变家庭状况的父亲对他说:“别再放牛了,你还是跟我去做生意吧。”
就这样,16岁的他开始冒着被扣上“投机倒把”帽子的危险帮着父亲倒烟丝。
到了1966年左右,烟丝生意难以为继,于是改做水果生意。
这段做生意的日子,曹德旺过得非常艰难,小小年纪尝遍心酸苦楚、人情泠暖。
当时做生意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付出再巨大,回报往往也是微薄的,曹德旺对此也有无奈,但他并不屈服,坚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为了谋生,他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知青连农技员,还倒过果树苗。
奋斗到30岁,一切可能的生意都做过的曹德旺,成了谁也算计不过的“人精”。
【第一签:成功的开始,承包玻璃厂】
1976年,曹德旺有了自己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开始进入福清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从此以后,他的人生就与这家工厂、与玻璃结下了不可分割的缘分。
在那个年代,物资不是自由流通,而是要凭指标。采购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到处去搞物资指标,这就非常考验人的关系和手段了,这正是曹德旺的强项。
为了搞到玻璃厂需要的各种指标,曹德旺每天泡在福州的温泉澡堂,和全省各单位的采购员们聚会、交换信息和串换指标。最后,他这个小小的公社玻璃厂采购员,竟成为了国内物资界呼风唤雨的“大腕”。
曹德旺完全可以离开玻璃厂。
凭他搞指标的能力,哪怕只是倒卖指标,都能随时赚一大笔钱。
但此时,他在香港的一个亲戚又建议他去香港,说是可以帮他搞定身份问题。曹德旺很想去香港,毕竟对于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灯红酒绿的香港具有无比的吸引力。
但是一贯顺从的妻子,却怎么都不愿意去,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曹德旺无法决策,只好求助于上天。他到福清的石竹山去求签问佛,主要问两件事:一是要不要去香港;二是要不要离开玻璃厂。
求签的结果是:如果去香港,就会家破人亡;如果留在玻璃厂,则会“虎啸凤鸣不觉奇”。
曹德旺笃信不疑,便留了下来。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0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