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为什么数字孪生能提高生产效率?它是如何工作的?

2021-06-17 15:04
放大灯
关注

把工厂搬到虚拟空间里,有什么用?

对于车间的管理人员或者工程人员来说,偌大工厂的管理和生产安排变得没那么困难了。一汽新能源汽车工厂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什么概念?相当于105个足球场那么大。

好在,数字孪生虚拟出来的工厂,与真实的生产环境1:1对应,人在办公室,就能看到生产现场一举一动。在数字孪生的应用中,管理人员能够看到每一个车间的工作情况,通过搜索定位、“拖拉拽”等简单交互,就能定位到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

此外,数字孪生也降低了工人看懂数据的门槛。“它不需要你有什么CAD的经验、也不需要有太多专业知识。” 阿里云工业大脑数字孪生产品经理伍剑向放大灯介绍,就算拧螺丝的工人也看得懂。

除了实时性,“回放”也是数字孪生的重要功能。生产监管因此变得一目了然:借助数字孪生,工程师们可以快速追溯生产数据,甚至细化到当时螺丝的力矩,更容易分析故障的原因;在车辆交付给消费者后, “回放”仍然可以在售后服务中发挥作用。

但想让这一切科幻感的事情在工厂里发生,并不容易。传感器、通信模组、数采软件、算法等软硬件,它们是数字孪生的基础。

伍剑告诉放大灯团队,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工厂,涉及至少三个领域的技术。

首先是数字孪生的载体平台。无论是设备的运行状况,还是生产线的生产数据,都需要运行的载体。这是整个数字孪生中最复杂、最关键的一套系统。

其次是三维技术。孪生世界要与物理世界完成“一一对应”,就意味着工程师要用大量三维技术还原工厂设备。“数字孪生”成为工业设计大奖的常客,就不奇怪了。(去年,阿里云的工业大脑数字孪生刚刚拿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奖”。)

搭建好的三维模型,还要接入工厂的生产数据,才能把它们驱动起来。换句话说,这些三维模型不是用来观赏的,它要实实在在反映、指导生产动作。这需要特别精准、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如果回到原点,第一个环节就是对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改造,排头兵就是异常复杂的连接设备传感器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随着工厂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设备接入点位和十年前相比,可能增加了二、三十倍。这些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

工厂的物流、仓储、内部控制环节产生的管理类数据;

温湿度计、机械臂等IoT类传感器产生的数据;

在进行安全管理、质量检查时,工厂还会借助视频手段,这些视频又是一类数据。

这些数据如何采集、监控并为生产提供参考,成了所有工厂跨越简单自动化的切入点。

在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阿里云和机械九院自主研发出一套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数据采集的设备点位在工厂的五大车间里超过数百万个,数采频次最高可达200毫秒/次。大量的设备点位高频次介入,数采平台能不能撑住?这十分考验系统的处理能力。在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上线前,阿里云做了一个月的模拟测试,当有60万设备点位接入时,CPU的开销只占到30%以下。

对行业来说,这是个新记录。

当然,对车企来说,数采的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拿到手之后,如何用起来。“数据采集后,关键在于对数据治理的环节,这是核心技术。”一汽集团工程与生产物流部总装工艺部总监、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负责人董玮在先前的采访中曾经表示:“这些核心技术我们肯定希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来保证数据模型搭建的自主性。”

数字工厂中的数据流向。

图丨放大灯团队据采访整理

数字孪生对数据的完整性提出了事无巨细的要求,让车企“自主掌握数据”成为一个基本要求。归根结底,一座数字孪生工厂,就是整个工厂的所有数据的集合。难怪机械工业九院副总经理李允升这样说:“我们给一汽红旗交付的是一个真正数据驱动的工厂。”

1分钟生产1台车,机器人绝不罢工

不过数字孪生,只是智能工厂的一块拼图。

阿里云和机械工业九院合作的“汽车数字工厂”,当然不只有数字孪生——实际上,基于数据和智能算法,数字工厂还在做更多的事。

放大灯团队据采访信息整理

在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里,智能应用遍布五大车间。

其中比较容易理解的是用算法对质量做预测分析。打个比方,我们该怎样判断一颗螺丝有没有拧好?在传统的流水线上,这项工作当然需要人去做检查,但在数字工厂,就需要更自动化的策略。

IoT数据采集,当然能测出拧这颗螺丝用了多大力、拧了多少度数——但这还不够,数据指标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每颗螺丝、每块钢板都存在微小的差异。工厂是个复杂的系统,综合考虑这些复杂的因素,就需要建立算法模型,对“拧好螺丝”这件小事作出判断。

这只是汽车数字工厂智能算法的一个缩影。类似的算法,被应用到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电池电驱各个关键环节中,即时对生产质量给出判断。

另外一类算法,则是对生产设备本身的预测性维护。

高速生产的流水线中,每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打乱整个生产节奏。

“繁荣工厂”设计的生产节拍是60JPH(jobs per hour),即每小时完成60个作业、每分钟就有一辆汽车整装下线。如果一年停工10次,每次停工3小时,就会减少1800台产量,实际损失上亿。提前发现问题、集中处置,减少产线停工的发生,正是这套预测性维护算法带来的直接提升。

它通过IoT数采的生产数据,和流水线设备本身的寿命参数结合,以判断设备是否有部件即将超过使用寿命、需要维修,并由系统在第一时间向工程师报告问题。

如何报告呢?最快最明了的方式,就是在数字孪生的虚拟工厂里,显示出一个巨大的预警信号。即便是一线的工人也能马上理解,有什么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必须尽快解决。

人类对复杂系统的改造永远不会停止。福特T型车之所以短时间内成为风靡全球的爆款车型,要归功于福特在1913年发明的工业流水生产线。这条产线第一次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第一次在总装车间采用了机械传送带,也让造一辆车的时间第一次缩短到93分钟。

为了更高的效率和品质,此后的一百年里人们几乎穷尽了自动化的所有可能。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降低自动化的费效比,如何让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凭据——数据、智能算法、数字孪生已经是绕不开的“产线新势力”。

下个时代的“T型车”,无法简单地从一堆机械臂中诞生,智能制造的浪潮已经到来。

References:

[1] 中山大学今年实行大类招生、集中培养:计算机类可分流到土木

[2] 数字孪生:企业数字化未来之门

[3] 阿里云《城市大脑:探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

[4] 阿里云获中国设计智造金奖,工业大脑“数字孪生”成行业新宠儿

[5] 谭建荣院士:用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美好生活

[6] Digital Twins: why virtual replicas of assets create real business value

[7] 工业级数字孪生稀缺标的,赋能“智造”升级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