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能让索尼重回巅峰吗?
作者丨北 岸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吉田宪一郎试图用新的造车载体重新撑起昔日的索尼帝国,但其难度,绝不亚于平井一夫救索尼于水火。
江湖里流传着一个故事。
早年的乔布斯是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迷弟,曾多次亲赴日本向其请教管理之道。他对自己偶像的崇拜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当年苹果发布iMac,乔布斯甚至想把产品取名为Macman,以致敬索尼红极一时的Walkman。
盛田昭夫曾送给乔布斯一部最新款的Walkman,这让乔帮主十分兴奋,如痴如醉地反复研究了好几天。后来,苹果在乔布斯的带领下推出风靡世界的ipod,颠覆性的设计,直接终结了Walkman的黄金时代。
时代更替,此一时彼一时。
虽说Waikman的黄金时代是苹果等对手终结的,但送走索尼光辉岁月的却是这家日本巨头自己。跨进二十一世纪,这家东瀛巨头在2000年迎来1380亿美元的市值巅峰,此后就是盛极而衰的失速,在昔日最强势的消费电子领域逐步暗淡,长期的亏损裂缝震惊业界,前几年甚至一度在破产的边缘疯狂试探。
索尼的自救之路并不轻松。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索尼对内进行了结构改革,分拆了电视业务,并出售了个人电脑和电池业务。目前,索尼已将业务整合到消费电子、半导体、游戏、音乐、电影和金融六大板块,而下一个关乎命运的核心业务,正是处于百年一遇变革期的汽车。
公平地说,如若不是深陷亏损泥潭无法抽身,如今的索尼或许已是汽车行业的“资深玩家”了。严格意义上讲,这家日本巨鳄进军汽车相关业务最早是在2010年左右,搭乘车载摄像头的需求东风,索尼也开始研发面向汽车的图像传感器,并于2014年将这一业务实现商品化。
正当索尼的半只脚准备踏入汽车行业,金融泡沫和全球经济危机就开始重创其主营业务,从2008年开始的6年间,该公司甚至积累了高达万亿日元的最终赤字,唯一盈利的2012年,还是靠卖了大楼才得以资金链回血。而后的平井一夫临危受命,结果烫手的山芋却让其最终重放光芒,历经艰难的索尼慢慢缓过气来,但终究是错过了智能手机崛起的最佳窗口期。
如今的掌门人吉田宪一郎是财务出身,履新索尼一把手之后就一直致力于业务结构改革和资本关系的重新梳理。作为平井一夫的继任者,前些年科技业界一直把他定义为索尼复苏后的守江山的那个人。
但变革巨浪之下,他肩上的担子并不比前任轻松太多,汽车业务就是最难啃的那块骨头。
01
缘起:两个人的私密对话
索尼对进军电动车业务的探讨,最初可以追溯到2017年,以及两位关键人物的内部谈话——
十时裕樹,现任索尼副社长兼首席财务官,是吉田宪一郎社长长期以来的忠实拥趸和管理上的左膀右臂,曾任索尼移动出行子公司的负责人;川西泉,索尼常务董事兼执行副总裁,之前统筹过索尼AI机器人业务,是索尼技术流派的核心高管之一。
“百年一遇的变革,本质是什么?”
在一次跨部门的小组会议上,十时裕樹把这个与汽车转型相关的问题抛给人工智能项目的负责人川西泉。川西泉思考了一会儿,把话题引入软件对汽车制造的重要性上:“我认为,汽车的构造逻辑未来将从传统机械切换到电子电气,后者是由软件来控制的,但这不正是我们索尼一直以来的优势吗?”
由此可见,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这一被大家频频讨论的行业热词,五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索尼高层的对话中了。彼时的川西泉非常笃定地认为,未来的汽车将成为“移动的智能手机”,掌握业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将不再是硬件,而是软件层面的东西,但这一前瞻性的观点,他并没有和其它公司高管进一步探讨过。
那么,如何拿到入场券呢?
川西泉告诉十时裕樹,索尼需要重点尝试的不是电动车,而是“移动性”,这意味着电动车只是一个载体。
按照索尼的计划,川西泉的团队将在2018年初致力于aibo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而该项目的重点即移动性与AI的创新结合,关于索尼在移动性方面的新探索,川西泉自然联想到汽车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索尼造车也因此自带aibo基因。
川西泉后来回忆说,与十时裕樹的那次对话为索尼造车埋下了一颗种子,两个人的交流是非常隐秘的,即使是私交最好的日本媒体记者,也没有对外透露过。也是在2017年以后,索尼高管试图利用电动车来制造移动出行的“新大脑”,虽然造车这件事一度受到集团层面的质疑,但决策层还是安排了一支秘密团队进行前期探路——
团队的主导者是川西泉,主要成员则是他一手带出来的aibo人工智能研发小组,不仅包括云计算和AI软件研发人员,还包括后续加入的机械和半导体领域的工程师。
通过电动车来改变移动出行,作为索尼掌门人的吉田宪一郎非常认同川西的想法,索尼拥有电动车业务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云计算、声学技术以及5G等优势,这是一片广袤的新土地,可以延伸出汽车娱乐与未来出行的更多可能性。
02
试探:举棋不定
索尼窥探汽车行业潜在市场的野心已有多年,我们不妨先梳理下该公司这些年在汽车领域的摸索。
第一阶段,2017-2019年。
追溯到2017年,索尼发布了方盒子造型的电动概念车SC-1,但索尼方面却介绍说,这是试验性车辆,设计初衷仅仅是探索移动新出行;两年之后,索尼宣布计划量产SC-1,用于休闲或游园车辆。但因为该车与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车有较大区别,因此并未引起很大的关注。
第二阶段,2020-2021年。
在2020年的CES展会现场,索尼发布了纯电动概念车Vision-S EV,因为索尼中国的官方微博也同步了“加油,努力考驾照吧”的文案,让“索尼下场造车”的猜测又在汽车圈一度甚嚣尘上。同年12月,索尼在欧洲围绕人机界面系统等技术的商用化,启动了公开道路测试。
再到2021年,索尼算是把“造车”这道菜的锅盖对外打开了,还让外界感受到索尼想要烹饪好这道菜肴的决心。在2022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索尼对外展出了一辆名为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SUV,不仅如此,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吉田宪一郎还宣布即将独立开辟一个全新的部门,索尼移动出行公司,计划2022年春季完成组建工作。
吉田宪一郎不仅在今年CES现场透露了筹备造车的一系列预期,还在出征美国前在内部会议上告知公司管理层,造车是他规划中的“真正想做的事”,因为能挖掘新移动出行的更大价值。
有索尼高管透露,因为疫情肆虐,其实公司内部一直对参展CES持谨慎态度,但作为掌门人的吉田宪一郎的热情最终还是压倒了领导层的反对情绪。
第三阶段,是2022年至今。但实际上,2017年到2021年的这两个阶段,都是索尼造车的“试探”阶段,这时候的索尼还不清楚具体该如何开发和生产汽车。
一方面,是资金。
自动驾驶和电气化是名副其实的烧钱巨坑,仅仅是开发成本就不堪重负。美国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的数据,目前每辆电动车的制造成本为1.8万美元,是汽油车的2.6倍,汽车制造商平衡收支已是难题,遑论利用电动车赚钱。
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
自吉田宪一郎掌局索尼,就一直致力于业务结构改革和资本关系的重新梳理,使新的索尼更易于管理与运作,但回顾这家巨头涉足音乐和金融业务的跨界历史,他们在日本商社利仍以善于利用合资而著称。那么,造车项目究竟是独立运营,还是注入新的资本与他人深度合作?
还有量产的难题。
日媒透露,早在十时裕樹与川西泉开始交流造车可能性之时,产能困局就成了索尼内部探讨最多的话题。也刚好在2018年,特斯拉深陷“产能地狱”,每周要耗资1亿美元来推动Model 3的产能爬坡,这让在旁边吃瓜的索尼高管们十分惊讶,索尼又该如何跨越产能这堵高墙?
最后,是盈利模型。
汽车业界的电气化战略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主打入门级,以薄利多销实现规模效应,二是从中高端车型或SUV起步,这是单车利润最大化的捷径之一。作为新造车势力的后来者,索尼如何让销售的电动车有利可图?
03
拐点:拥抱本田
“如果我们因为速度输掉了比赛,就无法成为这条路上的领跑者。”吉田宪一郎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昔日因为速度和定位,索尼在智能手机领域错失与苹果一决高下的机会,如今面对护城河更高的汽车,速度与时机,更是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走向。毕竟,索尼在新造车大军里已是后来者了。
这几年,索尼确实很“纠结”。
熟悉索尼的内部人士曾透露,公司高管此前一直在观望戴森造车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因为这家公司在业务结构上与索尼有太多相似之处。没想到的是,戴森的造车计划囿于成本和资金压力兵败麦城,多年的辛苦化为泡影,着实让研究对手的索尼管理层有点慌。
时间来到了2022年。
这是索尼造车的重要拐点,也是从今年开始,索尼正式进入电动车业务的第三阶段,内部的战略路径已经逐渐明朗。
一个,是确认了轻资产路线。
吉田宪一郎一直奔走于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之间,试图与更多公司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就连其概念车Vision S-02也是“吃百家饭”成型的,后面的供应商名单里就有负责代工的麦格纳,以及参与设计的博世、英伟达和大陆等企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最适合索尼的模式是代工,走轻资产路线。
另一个,是拥抱本田。
三月份,本田与索尼计划在2022年成立合资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开始上市共同打造的纯电动新车。在此之前,索尼成立了移动出行公司(Sony Mobility Inc),不仅吸纳了川西泉此前主导的AI机器人业务,还吸引了大批外部人才加入,吉田宪一郎透露,有超过一半的研发人员有汽车行业的工作经验。
为什么是本田?
据吉田宪一郎的采访讲述,橄榄枝是本田的三部敏宏社长主动抛出来的,后者非常热情地找到了吉田宪一郎,并建议两家公司各自派出了一支由年轻骨干组成的专项小组。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