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的进化之路:从仿制到仿创并重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一文指出,医药创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需要。医药创新可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医药创新体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近五年,国产创新药捷报频传。受到政策、人才和资本要素的推动,中国创新药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有业内人士预计,2018-2020年,将有15~20个自主创新药以每年4~6个的速度相继获批,本土企业创新药将不断激活市场。
拓荒:从仿制到创新
青蒿素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我国物质条件极为落后,科研设备简陋,人才匮乏,饱受缺医少药的现实困扰。为了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国外已上市、国内尚无药可用的品种,“创制和仿制”的药品均称为“新药”。即便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药”的概念仍然停留在仿制药时代,换个包装或者换个剂型,将片剂改成胶囊就是一个新药。
在这种背景下,被世界广泛认可的国际原创新药——青蒿素的诞生就显得弥足珍贵。
那还是极为艰苦的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40多个重点科研单位、医药院校共同参与,从黄花蒿里面提取出了抗疟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从青蒿素到衍生物系列,从青蒿素类药物单药到复方,从青蒿素实验室提取到工业化规模生产,再到青蒿素类抗疟新药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一共历时15年,这种创新药物的研发效率和速度在当时的国内外都十分罕见。
作为发现青蒿素的突出贡献者,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凭借这一成就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回忆道,“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动员了全国力量,是作为单一新药项目获得的成果。虽然那时候也有企业和科研单位探索新药开发,但是从国家层面将创新药作为一项事业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