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改”招招见血,吃医保家底的时代过去了
我们不难预见这两批政策之后外资和本土药企会出现剧烈分化:非专利产品质量和价格都趋于一致,最后由十几到几十家擅长平衡成本和质量的药企瓜分仿制药市场,成为由医保买单基层和慢病市场的用药主导,由医保局进行“带量采购,医生按通用名处方”。这些药企赚个20%~30%的毛利,因为订单巨大而且不再有医院团队或者代理商的推广费用,企业还有不错的生产动力。
另外一块更有看点的是专利创新药,本土和外资药企靠产品竞争,医保根据国家药品谈判部分买单,专业的学术营销方式成为主流,高风险的新药研发也给企业带来80%~95%的毛利。至于这中间的产品,比如品质不佳的仿制药和价格过高的原研药就逐渐退出舞台,还带上了沉迷于它们过去辉煌而无法自拔的员工。
从目前创新药研发情况看,制约新药上市回报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医保支付能力。在医保基金无法大幅扩容下,新药的销售增量几乎等于非专利药降价和辅助药退出带来的空间。
非专利药降价除了招标办的持续压力,另一个核心手段就是仿制品一致性评价(GQCE)。一致性评价因为生产、试验和支付的复杂性,必将成为医药行业关注、争议和角力的焦点。
在通过评价的仿制药还不多时,医保支付可能还是遵循现在的实际药价同比例报销办法;等明年289个基药品种完成评价,按通用名统一支付价的时代就可能来临。
这个时间正好又叠加上新药成批上市的时段,到时候的医药行业就会面目全非。大家并非没看到这个趋势,只是低估了趋势来临的时间和政策的执行力度。如果药企没有提前2~3年做好产品线和业务模式的全面调整,接下来面临剧变就只能被动应付,单纯裁员或者缩小业务规模了。
不过同行们也不要对职业前景压力太大,医药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医生开药和患者用药都是有刚性的,而且只会升级无法降级。你要做的就是hold住,别在行业再次爆发之前被淘汰出局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8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