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面对天价治疗费、工业化难题,摆在基因治疗企业面前已有多条解决途径

2019-04-10 09:06
动脉网
关注

难以平衡的价格与需求

“贵”可能是打在基因治疗身上的一个抹不掉的标签。目前为止在西方国家获批上市的五款药物或治疗方案,最便宜的Yescarta也要37.3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250万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8年美国人均GDP在6.25万美元。37.3万美元即使对于美国的中产阶级而言,都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销。虽然医疗保险会覆盖掉大部分的治疗开销,但是过高的价格对于保险的压力也可能会造成保险支付困难。

摆在基因治疗面前的,是价格与患者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基因治疗的适应症往往以罕见病为主,这些疾病的患病人群本来就小,而基因治疗的研发过程却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Spark Therapeutics在研发Glybera的过程中花费了大约2亿美元。产品的定价要能够在专利到期之前覆盖成本,并为公司带来一定的收入。而在目标人群小的情况下,每个患者需要分摊的研发成本就要相应的增高。但是定价过高,又会打击患者的治疗意愿。因此在基因治疗的定价方面,很难与患者的需求达到适当的平衡。

面对天价治疗费、工业化难题,摆在基因治疗企业面前已有多条解决途径

图:单基因遗传病治疗产品定价困境

对于单基因遗传病,筛查手段的进步为基因治疗的定价带来了更进一步的难题。由于孕产前筛查技术的进步,多数有能力进行充分孕产前筛查的人群会在婴儿出生前进行完备的筛查,以规避遗传病风险。而最终患病的新生儿,往往来自较低收入的家庭。于是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治疗会陷入一种治的起的人没需求,而有需求的人治不起的两难境地。

保险看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优秀答案。Glybera的唯一一例患者和Strimvelis的第一例患者都是由保险支付了大多数的费用。但是目前在CAR-T治疗的报销上,保险支付就出现了问题。CAR-T在美国上市已经有一年半,然而至今还没有确定保险报销细节。在CAR-T疗法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除了治疗本身的费用,还有很多其他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员的培训、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医院盈利额等多个方面。

保险承诺了为患者支付费用,但是医院却迟迟收不到款项。于是中间产生的损失就只能由医院来承担。据两家获得FDA批准CAR-T疗法上市的药企(吉利德和诺华)统计,目前美国约有130家医疗机构能够向患者提供CAR-T疗法,但只有累计不到2,000名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每家医院每年承担十名患者的损失可能暂时还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开放支付方式,给患者多种选择

虽然保险支付现在在CAR-T上运作不佳,但是医疗保险仍然是解决支付问题最有效的方案之一。只有保险有能力为多数患者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受惠于基因治疗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应的保险细则会更加完善,保险处理相关患者的效率也会大幅增高。

在保险支付不力的当下,企业开始对其他的支付方式妥协。Luxturna吸取了Glybera的教训,允许多种支付方式并存。首先Luxturna承诺按疗效付费,如果药物没能达到短期(30-90天)和长期(30个月)的治疗效果,会退还患者部分治疗费用。同时Luxturna允许患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治疗,这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门槛。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Luxturna为Spark Therapeutics带来了1560万美元的收入,并且在几个季度中持续增长。虽然这样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但是比起销售停滞,还是先将产品卖出去比较重要。

工业化问题:科研成果与产品之间的鸿沟

基因治疗行业的另一关键点在于工业化问题。技术上的成熟只是在科研领域,从科研到临床之间的跨度是基因治疗行业亟待跨越的鸿沟。Aquilo Capital Management负责人Patrick Rivers在再生医学联盟的相关论坛上表示,在评估被投公司时,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他们的制造工艺,尤其是依赖于病毒供应的基因治疗开发商。

面对天价治疗费、工业化难题,摆在基因治疗企业面前已有多条解决途径

图:从科研到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差距

以AAV的包装为例,在小鼠实验中使用的AAV病毒量,培养皿培养贴壁细胞就可以满足。再进一步,比如应用于灵长类动物实验或者1-2名患者的临床试验,可能使用较大的培养瓶或者细胞工厂也可以勉强够用。这样的产品供应方式可以应对小量的实验要求,但是成本较高,而且每次实验之间的稳定性没有保证。

如果最终成药,走向大批量生产,只用实验室中的细胞培养手段是不够用的。培养装置可能要换成更大的细胞培养罐,用的细胞可能也要从贴壁细胞换成悬浮细胞。在这样的规模扩大过程中,整个细胞的培养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已成型的小试、中试工艺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当中。于是工业化生产又要重新摸索所有的条件,从细胞培养到转染手段再到病毒浓缩。除了培养方式变化,还要考虑临床标准的建立。如何保证从科研转化到临床的产品能够符合临床标准,以及自不同批次的产品之间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这些都是基因治疗工业化生产中要解决的问题。

基因治疗虽然已经陆续有产品上市,但是整个行业缺乏明确共识,产品的工业化模式也属于各公司内的商业机密,甚至是行业内竞争的关键筹码。已经上市的产品对于产品流程的细节也保持保密状态。不清楚的人在独自摸索,有些了解的人闭口不谈,这让基因治疗行业的工业化进程难上加难。Aisling Capital的创始人Dennis Purcell曾表示,基因治疗行业的临床试验相当透明。但是当他们在对制造业进行尽调时却困难重重。

摆在基因治疗企业面前的,有三条解决途径

首先是选择自建。最近就有很多家基因治疗的头部企业开始进行工业化厂房的修建工作。Bluebird bio北卡罗来纳州的新基因治疗工厂在上月剪彩投用;诺华旗下的AveXis 2019年2月宣布将扩建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4月又宣布将收购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制造工厂,用于生产其计划推出的Zolgensma(脊髓性肌萎缩的基因疗法)。在整个行业缺乏第三方代工厂商的情况下,有很多企业选择了自建GMP车间,同时这也是多数初创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种选项就是期待着自己的公司或者产品被大药企收购。事实上,辉瑞、诺华、罗氏等大药企们也都在积极的向基因治疗行业布局。CAR-T的两家头部企业Juno Therapeutics和Kite Pharma就分别被新基制药和吉利德收入囊中。大药企在产品化方面更有经验,而且有充足的资金流用于维持项目进度和工业化研发。

除了以上两种,第三方代工会是这个问题的绝佳解决方案。如果基因治疗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关注重心,那么为基因治疗服务的CMO行业一定也会随之增长。虽然缺乏标准化流程让CMO行业的起步步履维艰,但是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在现在这个基因治疗工业化问题凸显的时段,正是相应CMO行业面前的机遇。如果能够将基因治疗产品的工业化问题解决,那么这样的企业必然会迅速成长为前沿行业中的独角兽。

在再生医学联盟的相关论坛上,Roivant Science的首席财务官Matthew Gline对此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他认为解决制造业的需求为创业公司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这样的企业能让更多的基因治疗公司免于工业化问题的困扰,并且最终有能力成长到Illumina之于基因检测行业的地位。

问题终将被解决,我们只是希望那一天来的更早一些

人们都希望可以有用得上,用得起,治得好的药,而现在的基因治疗还远没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基因治疗行业,只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放大了问题带来的影响。在靶向药物、基因检测、液体活检等行业中,其实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技术进步最终会覆盖这些问题,让这些当下的前沿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但是问题在于究竟要多长时间,这样的技术才能从初生变得成熟。

如今困在定价与工业化问题上的是基因治疗行业。当基因治疗行业成功破局时,是否又会有其他行业困在同一个问题上?医疗健康领域能否吸取基因治疗行业的经验教训,让新行业的发展不再受制于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问题终将被解决,我们只是希望那一天来的更早一些。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