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龛生物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清华大学参股共建
近日,动脉网获悉,华龛生物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由国科嘉和领投,常见投资、水木清华校友基金、华控基石基金团队等跟投,清华大学参股共建。华龛生物专注研发3D微组织工程技术,核心技术源于清华大学成果转化,基于其原研技术,华龛生物推出了系列相关产品与服务,包括定制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干细胞培养扩增工艺;3D干细胞微组织再生治疗新药以及3D细胞高通量药物筛选产品。
华龛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刘伟告诉动脉网记者,本轮融资于2019年初完成,资金正用于GMP厂房建设,进而规模化产品线,为后期技术产品的注册申报奠定基础。
国科嘉和执行合伙人陈洪武表示:“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在抗衰老、免疫治疗等领域表现出极大潜力。FDA和NMPA陆续出台的相关法规明确将干细胞作为生物‘药’进行监管和审批,法规监管日趋成熟,干细胞治疗的前景也愈加广阔。华龛生物的3D微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很好地为不同干细胞生产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扩增途径,大大提高了干细胞的扩增效率和质量。我们投资华龛生物,一方面是认可华龛生物的理念和技术产品,另一方面是华龛生物有着一支对产业化有极大的热情和信心的优秀团队。”
清华科研团队创业,瞄准干细胞新药领域
“创业的想法始于2014年。“刘伟回忆道。2010年8月,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杜亚楠教授从美国哈佛医学院回到中国,从事基础性研究,彼时,刘伟以研究生的身份加入了杜教授的实验室。“那个时候杜教授带领我们进行为期三四年的干细胞基础研究,期间重要的期刊论文发表在《PNAS》、《Biomaterials》等国际知名的期刊杂志上。”刘伟表示,“这些受到国际认可的技术成果,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原创的3D微组织工程技术从科学的角度看是可行的。“2014年底,杜教授团队完成3D微组织工程技术的科学研究。
此后数年间,团队开始研发技术产品,进行早期临床前研究的佐证等科学研究以及商业化落地的转化工作,同时也完成科研成果从清华大学到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工作。2018年8月,华龛生物成立。历经8年时间,杜教授科研团队实现从原研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及公司成立的飞跃。
“我们算是典型的高校科研团队全职创业的案例。”刘伟笑谈。公司成立后,杜亚楠教授担任华龛生物的首席科学家,他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青年学者。联合创始人刘伟担任公司CEO,他也是公司干细胞工业化生产解决方案技术的主要发明人,共发表国际知名期刊论文20篇,申请及授权专利20余项。公司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鄢晓君博士,同样师从于杜亚楠教授,作为新加坡籍华人,毅然选择清华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全职创业。凭借清华大学庞大的校友网络,华龛生物汇集了一批跨学科博士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均由清华校友组成 ,60%以上的成员为研究生学历。
原研3D微组织工程技术,助力干细胞新药研发
“简单的说,3D微组织工程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在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的三维微环境的技术,“刘伟解释道。基于该核心技术和科研团队对干细胞领域的深耕,公司推出了两款产品与服务:定制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干细胞新药的闭环式生产工艺(可提供干细胞定制化大规模培养耗材、试剂及仪器设备),以及新型可注射3D干细胞微组织新药研发。
近年来,干细胞新药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咨询公司Technavio的数据指出,未来5年,全球干细胞疗法市场预计以3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整个干细胞产业链中,干细胞治疗位于下游,推动干细胞上游产业采集、制备、存储以及中游分化、增值、制剂开发的发展。“干细胞上游产业技术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但产业中游大多采用传统的干细胞生产工艺,即人工操作培养干细胞,无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制备工艺,制约着干细胞新药产业的发展。“刘伟表示。
传统的干细胞培养工艺采用平板式的人工化二维培养工艺。华龛生物的3D微组织工程技术为干细胞创造了体外三维培养的环境,即通过开发一套全自动化的干细胞制备工艺,其中包括定制化干细胞3D仿生微环境(3D TableTrix微载片TM)、配套工艺的试剂盒以及定制化的干细胞生物反应器等,从而实现单人操作,封闭式连续培养的干细胞生产大规模制备工艺。
公司的干细胞三维培养系统可以解决目前市面上干细胞传统二维扩增培养效率低、难于连续培养、无法高效扩增,结合材料后的干细胞难以原位长期保存、无法长途运输,干细胞产品质量不稳定,易于分化和老化等一系列问题。
华龛生物全自动化的干细胞制备工艺
3D微组织新药是华龛生物继干细胞三维培养工艺的又一重大突破。研究发现,干细胞治疗已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关节炎、子宫内膜修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干细胞治疗针对原位病灶区治疗的手段通常是直接在病灶部位注射游离干细胞,但游离干细胞容易受到体内病灶区周边恶劣环境的影响,进而失去活性,大量流失,导致治疗效率不稳定;另一方面,损失弥散的干细胞可能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害。
“形成干细胞微组织新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种子干细胞(细胞药)、干细胞微载体(细胞胶囊)、及干细胞微组织培养扩增体系(制药工艺)。”刘伟解释道,“就像药物和剂型结合成为药品一样,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结合成为干细胞微组织新药, 将干细胞微组织(胶囊药)局部原位注射于病灶区,实现干细胞在体内高效、靶向、定点、安全地再生治疗,进而解决针对局部原位注射游离干细胞所带来干细胞体外存活率低、注射时剪切力对细胞的损伤、体内易流失扩散、存活率低、存活时间短等系列问题。”
此外,该疗法在动物下肢缺血(糖尿病足)模型的研究发现,微组织疗法的间充质干细胞用量仅为传统游离干细胞疗法的十分之一。“这是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可实现下肢缺血再生治疗所需干细胞量最少和最有效的报道。”刘伟表示。
华龛生物干细胞微组织新药
目前,公司的3D干细胞微组织疗法已经完成了糖尿病足下肢缺血、骨与软骨缺损、椎间盘退变、肝纤维化及皮肤损伤等疾病模型的临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验证。目前正在寻求下游干细胞企业及临床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临床试验的验证。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