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运动医学:增长最快的骨科细分领域,国产率却不到2%
老龄化、运动损伤驱动增长,医生少成为限制
细剥支撑中国运动医学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从宏观环境上看,动力始于老龄化和运动损伤的增加。人口迅速老龄化导致的肌肉骨骼疾病(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关节镜检查增长。据国务院的《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显示,2020年中国运动人口将达4.35亿,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损伤率若按50%估算,届时中国将约有2.2亿人出现运动损伤。
除了老龄化和运动损伤的推动运动医学增长,骨科运动医学医生的增加是该细分领域增长不可或缺的支柱。
一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以前少有骨科医生会选择主攻运动医学领域,大部分骨科医生都更愿意关注脊柱、关节等领域。运动医学中例如肩袖撕裂、半月板撕裂或者是关节磨损这样的手术,对于医生的手术精度操作要求很高。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骨科医生对于运动医学的认知提升,企业不断地市场教育,骨科运动医学医生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
我国运动医学发展可以说正处于奋起直追的阶段。国内单独开设运动医学科室的医院都是传统骨科强势的医院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大部分医院都是把运动医学设立在骨科下。虽然这些医院在传统骨科尚拥有较强实力,但目前运动医学发展仍然整体落后于国外。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知名运动员的手术往往都需要前往国外进行运动损伤后的治疗。不过,除了运动医学手术落后于国外,我国在专业康复上与国外的差距更大。
国内运动医学产品品类较少,国产依然有发力空间
国内运动医学的快速增长的一大驱动力更多能够做运动医学手术的医生出现 ,运动医学医生的增多也离不开运动医学企业的市场教育。最早设立运动医学科室的医院骨科一定很强势,最早开拓中国运动医学市场的同样是传统的骨科巨头。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内骨科运动医学市场进口产品市场份额较大,骨科运动医学领域也是骨科几大细分领域中国产率最低的领域。
在骨科医疗器械创伤类、关节类和脊柱类中,国产化率最高的是创伤类器械,高达80%以上,而关节类接近55%,脊柱类有60%左右。但2017年运动医学市场国产率不足2%。目前运动医学主要是外资为主,包括施乐辉、强生、锐适医疗(Arthrex)、Conmed等。
全球的骨科医疗器械巨头企业在早期就通过收购方式布局运动医学领域,形成运动医学完整产业链,足可见巨头对于运动医学市场的看重。
2003年,强生与运动医学厂家Mitek合作,丰富了其骨科领域,Mitek是全球首家提供缝合锚(固定腱和韧带固定在骨头上)的公司。自此,强生的骨科覆盖了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和神经外科。在运动医学植入物,目前强生医疗的Mitek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国内一年出货口径2-3亿元。
2015年DePuy Synthes 收购了Olive Medical,获得了其可视化系统,延长了DePuy的产品线,推动DePuy进入了关节镜可视化市场,为患者的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小关节疼痛或受伤带来治疗服务。2014年,施乐辉以1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运动医学产品制造商ArthroCare Corp,以加强其运动医学业务。
全球骨科的领导者之一捷迈邦美也在2016年收购了Cayenne运动医学产品线纳入囊中。2019年,Stryker为了加强其在运动医学手术组合,在年初收购了以色列的OrthoSpace。Orthospace公司通过技术革新,推出主打产品InSpace?。该产品可用于治疗那些难以治疗的肩袖撕裂患者。
哪里有进口垄断,哪里就有正在成长的本土品牌。在医疗器械发展过程中,国产替代一直是主旋律,运动医学也不例外。在运动医学这一新兴市场上,也有一批创业企业正在萌芽。
涉足运动医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国内企业并不多。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有部分在做布局,包括凯利泰、大博医疗、威高股份等。还有一批创业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国内运动医学领域创业企业盘点(注:数据来自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有误或未收录的企业欢迎联系动脉网,共同探讨。)
国产的产品的优势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成本更低;二是可以研发更符合中国医生操作习惯和中国人解剖结构的产品。
在成本降低上,一套进口的关节镜设备价格能够达到300万-400万,国产设备可以实现将价格降低到100万左右。价格的降低带来医院采购成本的降低,国产产品能够让更多医院负担得起。
从目前布局的创业公司规划来看,多家创业公司的愿景都是成为运动医学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但是现阶段国内还尚未出现有能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首先是因为运动医学领域的高壁垒。严格来说,虽然国内布局运动医学的企业中很多是传统骨科企业,但运动医学医学器械比起一般的骨科器械门槛更高,运动医学的两大特点是解决软组织问题和微创手术的问题,大部分产品都与骨科医疗器械不同。运动医学的发展并非可以按照部分骨科企业预想中的投入买设备、仿制产品就可以走通。它不仅仅是有资金就可以建立生产线,需要对运动医学领域有着深刻了解。
就以运动医学的厂房为例,运动医学厂房和骨科厂房存在较大不同,运动医学厂房中需要解决软组织的注塑、编织等问题,但是中国很多骨科企业的长处主要体现在机械加工,这在运动医学中的体现不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企业在运动医学领域研发的产品还停留在金属锚钉在临床应用上,实际山,美国运动医学手术金属锚钉使用量为零,在国内也不是单品使用量最高的产品。从这一点上看,国内某些企业对于运动医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运动医学的产品设计来说,更多需要从整体上理解运动医学,而不是从单一产品上去理解运动医学。无论是哪一个产品,都需要从运动医学发展方向是什么;临床需求是什么;如何精准控制手术和缩短医生学习曲线;如何服务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
除此以外,由于国内运动医学产业链尚不成熟,生产出整体解决方案也还有难度。我们国家用较短时间走完了工业化的过程,某些产品精加工能力还有不足。举例而言,在钢材制造上,我们国家用于基建的钢材已经非常多,但医用金属材料和医用生物材料的生产上,国内的生产能力还较薄弱。
除了在产品研发维度,市场营销层面的难题同样艰巨。早期,在施乐辉这样的进口品牌登上空白的中国运动市场之时,他们主要教育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市场。现在留给国产运动医学品牌的空白市场则是二三线城市以及更多的二级医院,这意味着市场开拓将更加困难。
从一个角度来看,目前国内运动医学企业目前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大家都聚集在类似的赛道上。当产品大规模上市后,未来运动医学市场或许将迎来真正的竞争。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企业都处于发展的早期,产品还没有走上大规模的销售验证阶段,大家都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很难判定哪一个产品更优。
毫无疑问,在国内骨科运动医学这个尚不成熟的领域,国内的创业企业还有很多短板,无论是在加工能力还是产品的整体性,建立本土运动医学品牌的过程是漫长的。但随着更多人注意到这个市场,国内运动医学的市场也将逐渐壮大。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