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的“半衰期” 业绩乍起难掩颓唐之陋
叁|前有猛虎 后有饿狼
虽然华大基因在市场上的企业形象有所破损,但其在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龙头地位仍然毋庸置疑。
由于华大基因是基因检测领域的先行者,早期离职的员工也都纷纷离开选择创业,并且或多或少都与华大基因形成竞争关系,这些公司都被称为“华少”,而华大基因也被称为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黄埔军校”。
“华少”成员当中成为华大基因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就是贝瑞基因和诺禾致源。
其中,贝瑞基因的创始人之一高扬,曾就是华大医学负责人,几乎全程参与了华大基因无创产前检测项目的筹备与启动工作;诺禾致源的创始人李瑞强,也曾是华大科技的副总裁。
贝瑞基因是于2017年8月完成资产重组上市,从规模上而言,仅次于华大基因居于行业第二。可从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来看,两家公司的位置对调了,贝瑞基因虽然营业收入不如华大基因,但净利润却比华大基因多了1.15亿元。
而诺禾致源则是坚韧地走在IPO之路上,此前不久,公司刚刚第三次递交了在科创板的IPO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基因间接性培养的两个竞争对手(贝瑞基因和诺禾致源),当前正在与全球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Illumina(美国公司)合作,有着国际巨头的协助,这两家公司势必会越发壮大,华大基因该如何应对?
华大基因曾在2018年就在全球TOP10顶尖基因测序公司中排名第三,仅次于ILLUMINA和Thermo Fisher。但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华大基因营业收入仅为ILLUMINA的1/8,且无论哪项财务指标,都只是ILLUMINA的“零头”。
ILLUMINA到底有多牛呢?它被美国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了“2014年度全球创新企业50强”的榜首,美国更是有众多鼎鼎大名的科研机构在为这家公司不断提供新的想法和技术。
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中,ILLUMINA公司也是处于最高端的身位。
目前,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已经有了明确的产业链分工:上游是设备和耗材供应商,Illumina等少数外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垄断了上游市场;中游是第三方测序服务供应商,它需依赖上游公司生产的设备来运营,这是目前中国企业最具优势的一环,华大基因就是其中的代表;下游则是医院、实验室等临床机构。
并且,ILLUMINA此前还在与华大基因公司(BGI)专利诉讼之争中赢得胜利,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官对BGI的DNA测序设备发布了禁令,并向法官要求,禁止华大基因推出“免费试用的”营销活动。
七月底,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将新增11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华大基因旗下公司——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位列其中。另一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华大系公司——新疆丝路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华大基因控股股东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孙公司。
华大基因表示,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分析和评估该事项对公司的影响,并将积极与美国商务部及相关部门沟通,尽最大努力消除不利影响。
有观点表示,ILLUMINA作为华大基因对标的企业,倘若公司要与之抗衡,须注入华大智造,甚至华大集团整体上市。可是,华大基因或华大控股会为此一搏吗?尚且难定。
近几年,基因测序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宽,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35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17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 140亿美元。
在这“前后猛虎,后有饿狼”的情况下,华大基因的未来又将会如何?
后记
当前,华大基因的业绩暴涨,都是得益于疫情。靠短期的市场需求来提升业绩,这或许只会是“昙花一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业绩持续增长乏力的情况,恐怕顶着“王冠”的华大基因仍会被市场和投资者抛弃。
尽管华大基因汪健一直在强调“做好事,股票就不会下来”,但股价终究是一个上市公司业绩最直观的反映,况且投资者们都是在用放大镜盯着公司的股票。少一些高大上的口号,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经营,这才是一家上市公司该做的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