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连年亏损的医渡云:折射出国内医疗AI和大数据产业怎样的现状?

2020-12-16 08:51
港股研究社
关注

"贫血"的医渡云急于回港输血

其实,医渡云与实际意义上的"贫血"并不太吻合,事实上它获得了多家公司的站台与多轮融资。除了有高盛与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在股权层面,公司股东同样阵容强大,其中不乏GIC、腾讯、阳光保险等知名机构。自医渡云2014年成立以来11轮融资累计融资3.37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8.3亿美元,每股12.2745美元,总股本约1.49亿股。

但多家知名机构、投行的融资也未能延缓医渡云的亏损速度。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医渡云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2.529亿元、4.193亿元和3.236亿元。

其一,医渡云作为医疗机构,其在科研上的投入与日俱增,2018-2020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536亿元、2.576亿元及2.637亿元,分别占当年收入的675.9%、252.5%及47.2%。

连年亏损的医渡云,能否借"互联网医疗"风口说新资本故事?

另外从招股书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已经不仅是研发成本,在行政开支、销售开支、硬件和软件成本、员工工资和福利、外包服务费、管理费用同样居高不下。

其二,从招股书中医渡云对于赴港融资用途的说明来看,公司为了扩大核心竞争力,一直在持续扩张业务、丰富生态系统,这对于医渡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可以看出赴港融资对于目前医渡云来说的紧迫性与必须性,由招股书可知,医渡云的融资资金主要将分配到增强公司核心能力、进一步的业务扩张和丰富生态系统。随着多家知名机构站台保荐、公司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医渡云在资本公开市场能否一帆风顺呢?

得高盛保荐、腾讯站台的医渡云能否成功"渡劫"?

在对医渡云的招股书进行分析之后可知,2020年医渡云实现了业务扩张、市场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营收与利润上的双突破。不管是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的进展以及资本市场的表现,作为探路者的医渡云都未令投资者失望。

即使如此,医渡云在二级市场的探索中仍有一些难以规避的风险。首先虽然就收入而言,医渡科技在2019年所有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供货商排名中位居榜首。但是放宽到整个行业来看,2019年中国十大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供货商销售收入总计约占市场份额的32.3%,其中医渡云仅占5.0%,其所占比重并不算特别高。

而且市占数据也能够反映出,医渡云所处的这个赛道十分分散,竞争激烈。值得一提的是,京东、阿里和平安银行等互联网大佬已经纷纷瞄上了互联网医疗这块处女地,此时医渡云通过港交所的聆讯,医疗大数据这块市场的出现很难不被这些巨头盯上,一旦资本入场,医渡云现有的优势或难以持久。

再者,医疗大数据板块也不同于单纯的药品研发,目前尚无标准模板,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商业化路径,均有待进行更多的实践探索,即使能够成功赴港上市,医渡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或许还是处于试错阶段。

最后,从医渡云的招股书中可以得知,公司有拓展海外市场的愿景,并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医渡云的国际化第一站。但事实上,医渡云目前在国内市场也处于早期扩张阶段,还需要不断用优质的解决方案留存更多的客户,再加上海外市场的排他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加持,医渡云想要同时顾忌两个市场并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当然,医渡云能够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自然也代表其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上述问题和风险也恰好会是二级市场关心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医渡云作为在中国排名第一的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若未来成功赴港,其综合实力势必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其目前所面临的行业难题颇为冗杂。即便是成功通过聆讯无疑使得行业潜力释放,但或许也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更加重视。一旦其他参赛者发力后,医渡云原本奠定的优势也知道具体能维持多久。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版权。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