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解密“安防+AI”生态中的那些痛点

AI+安防”和“安防+AI”的界限仍很明显

目前围猎安防AI应用的企业很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4大算法公司(商汤、旷视、依图、云从)为代表的AI独角兽,他们主推“AI+安防”模式;二是以宇视科技等公司为代表的安防阵营,主导“安防+AI”之路。

解密“安防+AI”生态中的那些痛点

宇视黄攀认为,截至目前,“AI+安防”和“安防+AI”的界限仍很明显。

以4大算法公司提出的“AI+安防”为例,他们的定位是“1+1+X”,即“算法+产品+行业解决方案”,“X”代表各行各业的行业解决方案,安防只是其中之一。AI公司的行业赋能模式属于扁平化架构,主要是解决算法问题,这使得他们在安防领域的耕耘没有传统安防企业透彻。

又因为安防是AI落地最深、最广的一个行业,为了实现营收,AI公司选择安防行业来进行算法验证和变现,因此我们看到,现在AI公司越来越重视安防行业。

而以宇视为代表的安防企业提出的“安防+AI”,基于大安防的整体生态链比较完备,从上游的人工智能算法、中游软硬件/解决方案,到下游行业定制软件等都一应俱全,尤其在前端智能IPC、智能NVR、智能存储上有突出的优势,加上早已在多年积累中建立了完善的营销渠道。安防企业可以轻松地让AI产品在安防垂直细分领域得到快速变现,这是安防阵营跟AI阵营耕耘“安防+AI”的最大区别。

当然,我们也看到,目前安防公司跟AI公司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在AI公司进入安防领域的同时,安防公司也在不断向教育、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延伸,将AI的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

赋能安防,AI面临哪些困境

宇视黄攀告诉OFweek安防网,目前AI赋能安防主要面临两大难题,即大规模应用能力和产品变现能力。

解密“安防+AI”生态中的那些痛点

首先,黄攀认为安防的AI产品面临的最大困难不再是算法、算力、大数据等技术问题,而是转移到AI六要素中的工程、场景、方案等实际落地应用问题。

目前很多公司对外宣称自己支持AI深度学习,并获得了从央视到行业垂直媒体的大力度推广,让用户产生错觉,并对AI抱以很高期待,忽略了算法与场景,算法与产品工程化的匹配问题,甚至超出了目前AI的能力范围,导致项目落地后的应用效果与用户预期效果形成落差。

其次是AI的产品变现能力还在探索中。现在所有的行业都欢迎AI产品,但大量的细分市场的定制化需求、定制化解决方案未能同步跟上,若采用通用方案,则效果大打折扣,需要各行各业的AI玩家持之以恒地开发与完善。

在安防领域,宇视等传统安防企业对各类场景都有很深渗透与理解,细化解决方案定制能力强,因此变现能力相对强很多。即便如此,安防企业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各种定制化需求、各类型场景方案开发等,给经验丰富的安防企业提出了很大挑战。

其中细分市场的定制化算法难度最大,黄攀以监狱的“打架检测”为例介绍。“打架”是一种人类的常识性的事件描述,背后是大量人类认知的体现,跟通常的车辆、人脸这种相对有固定边界的模型不同,是一种宽泛的、形容性的概念。人类需要训练AI算法,什么才是“打架”,但是打架并非固定模式,有可能是群体的剧烈冲突,也可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霸凌,动作不剧烈,更有可能是被多人环绕的隐蔽式冲突,形式非常宽泛;这就需要突破传统深度学习对固定模型的检测能力,升华到对人体动作的理解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内容导航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安防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