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裸奔时代,你的隐私还安全吗?
置身互联网时代,为了获取生活上的便利和工作上的效率,现代人让渡一些基本的隐私权越来越顺理成章。
“是否允许获取您的个人信息?”“是否允许获取访问您的相册?”我们通常会习惯性地快速点下“同意”按键。于是,APP上的购物记录、飞机行程、外卖喜好、兴趣偏好等等构成了鲜活的你,大数据对一个人的了解甚至超越他自己。
但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具备保密用户信息的能力和动力,纵观全局,互联网本身可能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份和隐私感到紧张。在大数据下无处遁形的人,害怕有一天ZAO们让面部“盗刷”真的发生。假设AI发展到可以取代人的部分功能时,其可能引起的安全与伦理争议成为我们现在不可以回避的问题。
近期AI隐私安全问题回顾
AI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出现。虽然信息泄露并非是人工智能时代独有的问题,但如果到了AI时代不加以约束的话,后果要严重得多。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科技巨头因侵犯用户隐私被调查的新闻。
最常见的,便是语音监听风波。今年,前有亚马逊公司雇佣了数千名员工聆听Echo智能音箱用户家中和办公室录制的对话,帮助改进Alexa语音助手。后有谷歌暴雷,谷歌员工收听来自Google Home智能音箱以及语音助手应用程序里的音频文件。其中,许多音频文件是在无意中收集,甚至无需用户激活用户的设备。此外,谷歌承包商泄露了超1000份用户与谷歌助理交谈的录音。而在国内,今日头条、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也曾经陷入监听风波。
还有AI人脸识别涉及的面部隐私安全问题。近期,高校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学生出勤及听讲情况备受争议,很多学生感到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AI视觉产品ZAO随着热度的飙升,其广为诟病的用户协议以及换脸合成视频的隐私安全问题也使其陷入舆论的漩涡。
而去年,Facebook的数据泄露丑闻席卷了全球的社交媒体。外媒揭露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数据分析公司泄露了脸书上超过五千万的用户数据,并通过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的点赞频率来收集个人信息,推断用户的智力、性取向或政治观点,再运用算法技术向这些用户发送定向广告。
亟需立法约束让应用合规
“数据资本主义”正对“隐私资本主义”发起挑战。那么,用户的隐私数据该如何保护?在没有好的技术措施解决问题之前,使用法规法律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是全球通用的做法。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产品试用】RSE30/60在线红外热像仪免费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