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大哥海康威视的护城河是否足够牢固?
海康威视的护城河,是否足够牢固?
无论从海康威视近年来的营收和利润增速,还是近年财报中透露的业务板块发展状况,可以说,其发展非常稳健,特别是半年报中创新业务的高速发展,直接体现的是其机器视觉技术的延展实力,意味着其能在未来的AI时代竞争中具有先发优势。
那么,海康威视的这份实力,在未来会不会被颠覆?我们不妨先看看其“护城河”到底有多深?
首先,是海康威视在发展历史中打磨出来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早在2010年上市之初,海康威视在安防领域就已有领先的市场优势,约占全球市场1/3的市场份额,而此时其客户主要是公共的安防项目,体量较大,因此,其在供应链和研发摊薄上产生了明显成本优势。
将安防行业的老大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毛利率做一个对比,可见,海康威视在毛利率和净利率上大幅领先于大华股份,也说明了海康在成本费用管控上有更大的优势。
其次,是技术优势。在这里提到的技术优势,其实不仅指AI本身的技术,单就这一技术而言,不同厂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深度学习,其实是有追赶能力的。
而海康威视之所以能够拉开和其它厂商之间差距, 原因在于它的 “落地能力”,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能否真切为客户解决麻烦,才是关键。
要能面向客户,提供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方案和产品,这就要求海康威视从硬件到软件到系统到平台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彼此配合,并提供领先于行业的技术和方案,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海康威视要保持优势,也就必须不断累积各项技术,就像一位长跑冠军,在漫长的比赛中,耐力、爆发力和心理素质,缺一不可。
逻辑上来说,场景化,工程化,产品化的算法是强者越强的,新入者几乎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除非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覆盖所有场景。
光就这两点来看,海康威视的“护城河”确实不容小觑,但尽管如此,海康威视也仍需保留着“危机感”。
其一,是在海康威视半年报中被提到的“技术迭代”风险,当然,作为一家技术公司,技术是其赖以为生的根本,单从海康威视积极发展其它创新业务的动作来看,公司可能比投资者更在意这件事情。
截止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38.78亿元,研发费用率仍在进一步提高。
其二,是国际形势带来的“芯片危机”,当然,关于这一点,并不仅是海康威视一家公司,而是整个电子行业都得面临的问题。
总经理胡扬忠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曾表示,海康威视在过去2年均保持高库存的政策,得以缓解部分“芯片危机”的影响,同时获得更长的过渡时间,除此以外,海康威视还有来自华为海思等国内芯片供应商。
不过,随着华为宣布进入安防领域,在芯片供应上,或可能给海康威视带来一定的影响,市场也在猜测,华为是否会通过芯片遏制海康的发展。
就目前的信息来看,华为进入安防领域,,采用的是生态系统的玩法,可以邀请不同的合作厂商共同参与,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模式能高效聚合各方的资源,利于自身的壮大。从公开数据来看,华为云去年总中标项目的金额接近50亿元,当中华为机器视觉将参与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项目建设,不过就这个数字跟海康威视去年600多亿的营收相比,差距还是有的。
另一方面,正是得益于海康、大华等天量级的订单需求,才带动了华为海思的不断升级迭代,仅为了其中一个安防业务板块,华为也实在没必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者,对于芯片,海康威视也早有自己的布局,通过与富翰微、联芸科技合作,来大力发展生产SSD芯片,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华为的影响始终是有限的。
综合来看,海康威视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有足够深的规模和技术“护城河”,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优秀的经营效率,让其始终保有领先的毛利率和盈利空间,而其及时的转身和对创新领域的探索,足以说明公司仍有充分的成长空间。
对于海康威视接下来在“智能化”上的发展,相信有一定的挑战,但仍值得期待!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