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背后的IOT究竟迎来怎样的电光火石?
5G+IoT,将催生复杂的碎片化市场
让我们再走近一点IoT产业真实现状。
既然5G带给IoT的是多元通信价值,那么在接下来实际的5G网络与IoT产品结合时,最可能发生的市场变化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来看真实的IoT市场,或许会发现,最可能出现在“5G+”视野中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碎片化市场。
举几个例子。
南美洲一些国家,迫切地希望用IoT技术给草原上的牛建立牛联网。这样如果牛丢了会很容易定位,并且可以监控草场、天候,以及牛的成长曲线等等。这事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却很不容易。牛哥身上的穿戴设备,牧牛人的监控设备,操场的监控设备构成了一场有多种传输需求的独立物联网。
其中一些网络要求连续传输,另一些要求极低功耗的工作模式。而这可能要求建立NB-IoT、2G、LTEeMTC等多种网络达成组合,才最终能变成一张给牛用的物联网。
更复杂的可能是车联网。在V2X的车路协同体系中,涉及车车交互、车路交互、人车交互、车云协同、车辆与移动监控设备的信号协同等多种方案。仅在一辆车中就需要多种网络模式的对外输出路径,既要求高带宽、低时延,又对多种网络的兼容性提出考验。
而这就可能需要各式各样的网络解决方案,来解决车、车载设备、路上设备、基站设备等多种需求。
不仅IoT需求在5G通信时代本身就非常复杂,AI的干预还会加剧这种变迁。智能化的需求,会让向IoT施加更大的数据传输任务,接入更多的传感端口,还可能在体系层面改变IoT的系统的建构方式。随着智能化成为底层需求,IoT的通信网络也将进一步升级。
总而言之,IoT在5G时代,呈现的是既断裂(多种网络、多种通信目标的混杂),又统一(必须保证网络完整性和通信连续性)的市场需求。IoT行业在5G笼罩下,将很难产生包治百病的顶端通信产品,但同时也对5G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由于每个行业的IoT需求也不尽相同,最终勾勒出了一个碎片化的新市场。定制网络和专用网络很可能成为5G+IoT需求的主要形态。
这个市场很大意义上在4G时代是未曾被触发的,处在一个全新的待开垦阶段。
总结一下,5G+IoT确实在给网络服务、智能服务等to B业务打开新的市场机遇。但这个市场不是大众想象中的“5G一来天翻地覆”,而是更倾向于用众多小市场,逐渐描画新的解决方案供应体系。
哪些企业会在这场变局中寻觅机会?
5G+IoT之风吹来得有点复杂,缺失了移动互联网方兴之时的简单粗暴,那么哪些企业相对处在今天这局棋的优势地位呢?顺着IoT市场的碎片化逻辑,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种企业值得关注。
首先是定制化与多元解决方案能力更强的芯片厂商。
IoT网络需求的复杂化,意味着对各种规格制式芯片的排列组合应用,以及对多种网络芯片的集合。
而我们知道,今天5G芯片还处在相对初级的位置。各家芯片厂商或有快慢,但整体都在起跑线附近徘徊。而对于5G+IoT这个长期目标来看,芯片厂商的起点更加一致。今天的战略投入,或许标志着未来某天的产业格局将被重新划分。
通过对这一市场逻辑的理解,不难发现在IoT市场的5G时代,广泛垂直化的芯片解决方案,以及5G关键技术的纳入,是迎接新市场不可或缺的两大条件。适应垂直化市场的展锐,或许将在未来漫长的IoT升级中带来不少惊喜。
其次,可以看到垂直行业的IoT设备制造需求正在打开。
5G+IoT的to B能力升级,意味着大量垂直产业的已有IoT体系需要更新换代。这也意味着垂直产业的设备制造、数据沉淀、解决方案整合类市场需求将打开,而这也是很多公司在5G时代的新机遇。
一个我们采访过的案例,是智能灯杆的通信标准与IoT能力升级。一根不同的灯杆,今天正在开始纳入车路协同、路上基站、智慧城市数据终端,甚至智能广告等等业务。那么其中的供电系统、网络系统等大量设备,都将面临普遍的升级需求。这些需求面前,垂直产业的IoT制造厂商和数据厂商将获得新的机会。
再者,可以看到5G+IoT,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关系链和方案整合需求。
以车路协同为例,这个5G时代巨大的IoT风口,要求车厂、通信企业、交通基础设施、新的设备与解决方案提供厂商、算法供应商等等原先互无相关的企业坐到一起,为一件事而努力。
这在产业链的实际搭建中,是一件相当富有挑战意味的事。据了解,在车路协同的IoT体系中,仅仅是智能信号灯一个环节,就将面临数十种供应商的协同。这给各种底层技术与制造企业参与到新的IoT垂直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而这些困难,或许将新生出基于数据整合、方案整合、供应链整合的新型IoT产业机遇。一手新技术、新硬件,一手具体IoT产业的实际需求,这样的中间件企业,在5G+IoT+AI的产业链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
梳理一下整条逻辑,与大众认知不同的是,5G+IoT很难迎来一场快速可复制的产业升级,而是更有可能打开一个个相对独立市场构成的碎片化产业机遇。
5G不是魔药,也不是噱头,而是一种已经真实出现,有自身技术局限、产业优势和产业逻辑的新技术体系。
在其面前,更好的迎接方式是踏实投入技术研发,以能力优势构建to B产业升级中的过桥票和护城河。
从来没有新技术能带来点石成金的美好,更多时候新技术只能带来不少“麻烦”,以及“麻烦”之后的灯火阑珊。(作者:脑极体)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