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要现代技术更要现代治理
各个企业已经呈现了“跨层”的态势,触角和布局渐渐超过了自己原有的智能基础设施层、智能运行中枢层以及最表层的生活、生产、治理、生态层。
比方说,华为在建设各个城市的底层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终端、传感节点以及数据中心的同时,还在建设中层的城市大数据平台。阿里、腾讯无法构建智能基础设施,但是却在城市大数据平台以及生活、生产、治理、生态层有着相对完整的布局。
城市毕竟还是有血有肉的,真正和大家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是表层的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治理以及智慧生态。
如果你仔细去看各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会发现,要么容易强调技术,要么容易强调商业。真正关乎普通公众如何在城市中生活的问题则是谈的相对较少。
一个普通人,它在一座城市中可能会遇到实际生活问题?我们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
政务问题,需要在城市中通过政府部门获得更便捷的政务服务,尤其是在城市之中,可能会因为税务缴纳、企业注册、证件办理等问题需要查询、问答、办事;
医疗问题,需要前期体检预测,中期医疗诊断,后期获取治疗和药物等服务,这些服务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地区、合适的医院、合适的科室,末期还要和医保体系挂钩;
法律问题,大部分公众一旦遭遇法律纠纷,往往是一头懵的,并不清楚他所需要面对的诸多案件办理的流程体系,他也许需要在各个司法执法部门之间跑动;
养老问题,公众面临养老问题时,其实往往需要面对一揽子的问题,它包括社区、居家、社交等一系列非常实际的生活细节。
这些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诸多ICT企业是无力去管理的,它们只能构建智慧城市的“骨架”。
互联网公司由于能力、技术、资源、基因、政策等各式各样的限制,也很难真正打通这些产业链,它们只能构建智慧城市的“内脏”。
智慧城市更需要“血肉”和“毛细血管”作支撑,这恰恰是平安在思考的问题。对平安而言,它更在乎的是城市的现代化治理问题——这些问题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
现代化治理的问题同样离不开科技,这也是平安作为“金融+科技”企业最擅长的地方。
二平安的三角
城市的现代化治理,往往是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三者共同组成的。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形成了三角关系,三者之间相互支撑又相互制衡。
企业在这个三角关系之中则是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企业可以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内容和解决方案。
平安智慧城市是如何应对这些最基础、最实际、最契合大众生活的问题的?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审视平安智慧城市现在在做的事情。政务、市场以及社会。
政务服务:服务国家,参与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帮助地方通过智慧城市云平台提升政务管理水平和民生服务能力。
智慧政务平台是当年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都在涉足的项目。华为的政务云更多是打通政府内部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跨部门业务协作难的问题。阿里云有钉钉和支付宝这样的国民级应用作支撑,腾讯云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这样的国民级产品做铺垫。
平安也有自家思路,它把更多触角涉及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平安智慧城市“城市智脑”直接打破了数据孤岛,可以直接横向联通深圳的工信、经贸、税务、海关、金融、市场监管等20多个部门的主要数据,纵向延伸时间序列,收集涵盖了自特区成立以来的约4200个指标、20万条数据,可以实现宏观经济数据共享互通,提前7个月预测核心经济指标走势。
政府做出任何一项决定,往往大量数据辅助决策。这种打破数据孤岛的方式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改变为集约式的发展。
平安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架构
市场治理:服务实体,提升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能体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当年在市场治理这个领域,华为的思路是以城市为单位,把城市的社会经济数据全部在政府部门的数据管理面板上呈现出来。看到数据面板时,你甚至有时候会有管理一个城市就像是在电脑上玩策略游戏的错觉。
阿里的的市场治理思路则是提供阿里的“商业操作系统”,把阿里全系零售、物流、支付、营销能力赋予给大中小企业。
市场治理其实还有更多复杂的因素,对一些沿海港口城市来说,可能需要智慧口岸的解决方案。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则是还有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由互联网企业来解决,但是平安会提供它的解决方案。食品安全最难的是追溯源头问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