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新方向,抢夺“万亿级”地下综合管廊市场!
文章导读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实施同一规划,同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最近,强降雨横扫南方多省。6月进入主汛期以来,南方经历了5轮强降雨过程。截至24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23天发布暴雨预警,相当于暴雨预警几乎天天见。强降雨导致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出现洪涝等灾害。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着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且随着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推进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国际化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凸显,管线管道越来越错综复杂,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城市综合管廊内部不仅整合了维持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管线,而且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无论纳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沿线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意义重大。
而不同于多数政府包揽的市政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改变了过去政府单独投资市政工程的方式,大多是采用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让企业成为管廊建设与运营的主体,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
万亿级市场下的机遇
根据BHI统计,截至2017年底,综合管廊拟建里程6575公里,较年初增长138%。预计未来地下综合管廊需求超3万公里,投资规模将达1.8万亿!众多相关企业纷纷前往入场地下综合管廊市场,抢夺“万亿级”大蛋糕。
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完善,且行业空间高达万亿级。因此,对于新入行的后来者来说,城市综合管廊虽有较高门槛,但也存在前所未有机遇。
综合管廊的运营,并不是一件易事。管廊位于地下呈封闭性,不确定因素较多,受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影响较大,且内部管线种类多、密度较高、口部设计复杂、维修费用高,故在运营过程,不仅安全隐患多,且很多时候检修不及时。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综合管廊的运营渐渐实现智能化,以上问题得以缓解。借助BIM、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构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互联运营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管廊运营安全智能预警,及时排除运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但是,目前管廊整体的智能互联运营体系架构还不完善。如何将管理与环境、设备、产品等通过互联网数据互联,使彼此能够互相感知,实现智能化运营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
智慧管廊是以各类智能化监控设备为基础,数据融合分析应用为手段,结合智能传感、3S(GIS、GPS、RS)和三维建模等技术,实现对管廊各类信息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收集与处理,并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展现和操作。智慧感知:运用先进的传感和传输技术,全面感知管廊关键信息,对影响管廊正常运转的事故进行预警,实行超前控制。智慧管理:利用云计算、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统一的智能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提高运维效率。智慧决策: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结合逻辑关系模型,萃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运维决策提供有效辅助,提升管理水平。某个程度上来说,其实综合管廊也是一项技术驱动的工程。因此,对于物联网科技企业来说,智能运营不失为他们抢食综合管廊大蛋糕的好机会。
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情况
从2016年开始,连续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推进综合管廊的建设。到2018年,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综合管廊拟在建里程超过6500多公里,涉及31个省份。过去4年的全国拟在建综合管廊里程已经远超过全球过去200年综合管廊里程的总和,取得了显著成绩。
(1)运河商务区综合服务中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端、高密度开发的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大。为集约地下空间资源,结合地下交通、市政管线进出线、综合管廊附属设施的需求,地下隧道结构设计为三层,总宽16.55m,总高12.9m,全长2.3km。
运河商务区综合服务中心地下空间断面图
(2)深圳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情况 近年来,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8月,全市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5.86km,其中包括分布在盐田区、光明区、前海合作区等片区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建地下综合管廊约51.08km;正在加快前期研究的地下综合管廊约74.7km。计划推进与轨道、道路、电力、原水等工程同步实施综合管廊项目,总里程约180km,新增投资约430亿元。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