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华为给出平台级方案
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被推上另一个新的高潮——智慧城市群。
和过往单点的,孤立的,分散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一样,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往往有着更高维度的要求:
智慧城市群往往是要站区域数十年发展的角度去展开规划,还要协调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职能、产业协同乃至人口安排。
它的难度显然比单个智慧城市内的单个功能点、技术点的建设要复杂得多。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一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三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从而形成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目前世界普遍承认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有六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目前在中国同样有三大城市群正在建设过程中。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东南沿海,则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智慧城市群乃至区域一体化的推动往往需要华为这类平台级企业去推动。
在8月26日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华为智慧城市峰会上,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政府部门,华为以及华为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展现出了对未来长三角地区的智慧城市群建设规划。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呼之欲出。
01
建设的难点
2020年的新基建为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过去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持续多年,不过这种建设相对孤立。
智慧城市群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科技互联网、通信、安防、交通等等领域及其上下游、供应链众多企业的共同参与。
如果智慧城市是一张完整版图,把它拆解为很多个板块。各家企业如同拼接碎片一般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出发,最终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城市生态。
然而,在「深几度」采访各互联网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门的过程中发现,以省为单位的智慧城市建设面临普遍性问题包括这几块:
横向协同的问题,如城市与城市间政策、职能、产业的协同难题,政府部门各个委办局之间的勾连有难题;
纵向打通的问题,如省级建设落实到市、县时,变成了分开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规范、技术标准、数据标准;
这些问题的打通,往往需要华为这样的平台级企业去参与。
无论是生态建设、标准制定、政府协商、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平台级企业自上而下体系化去推动。
今年8月,以数字经济学者吴全为代表,一批学界业界人士提出“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平台”的政策建议——其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平台级企业去打通区域之间的壁垒。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武建忠早在2017年一篇名为《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的研究中就提到:
要打造培育数字经济的领军型市场主体,推动品牌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成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
原因在于,平台级企业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平台级企业在数字经济的环境下,在为数字化转型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平台级企业在引发中国区域的竞争格局和力量对比,甚至影响城市群发展进程;
2019年9月,IDC在《IDC: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迭代前进中的新建设高峰》中提到:
智慧城市“复杂巨系统”技术领域覆盖面广、复杂度高,很难由一家厂商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服务,因此“平台+生态”模式成为了智慧城市大型项目主流建设方式。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