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WeWork的自我救赎能否实现?共享办公未来又将走向哪里?

走不出的死胡同

作为共享办公的头部公司,WeWork估值下跌、IPO折戟后表现平平与其自身商业模式受质疑有很大的关系。

WeWork于2011年正式推向市场,其联合创始人诺伊曼希抓住了当时美国的科技公司、年轻创业者、小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越来越愿意选择灵活的办公环境和联合办公的需求,于是租下写字楼的一两层将办公场地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提供给会员或公司办公和社交,并且每月向进驻的企业和个人收取会员费。

与传统房地产公司不同,WeWork重视社群的搭建,凭借“打造创业社群”的理念,WeWork营造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氛围。诺伊曼希望这家公司能够让创业家们聚集在一起,共享空间、服务和创意,以此帮助他们真正地实现创业。

因此,凭借舒适的硬件和室内办公环境和社群氛围,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增值服务,WeWork被认为是颠覆传统小企业办公场地租赁业务模式。

2018年,共享经济站在风口,共享办公概念下的WeWork自然获得了更多关注,与共享出行Uber、共享租房Airbnb并称为美国共享三巨头。

但是与其他两个共享模式有所差别,WeWork在不断发展和扩张中暴露了很多商业模式问题。

首先是WeWork采取的是租赁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写字楼进行租赁并翻新,然后以短租的形式转租给其他公司或个人,以此赚取长租与短租之间的价差,相当于是“二房东”的角色。这个模式决定了WeWork是重资产模式,对资产和现金流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持续采取扩张策略,资金链容易发生断裂,同时前期的巨大投入也导致出现投资回收期变长、盈利困难等问题。

市场普遍对WeWork科技公司定位业产生质疑:WeWork虽自称提供“空间即服务模式”(Space-as-a-Service),意在强调其技术驱动的属性,但WeWork整体营收的90%以上都来自会员的房租和相关费用,并非像科技公司拥有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和估值水平。

作为共享办公赛道的代表公司,WeWork遭遇滑铁卢虽然有一定的自身特殊性,但其的发展困境仍反映出了行业面对的共同瓶颈。

2019年12月12日,优客工场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为“UK”。

招股书称,根据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30日,按联合办公空间的数量、总管理面积和覆盖的城市数量衡量,优客工场运营着中国最大的协同工作空间社区。

但作为国内共享办公玩家的代表,优客工场未能摆脱亏损魔咒,招股书显示,优客工场2017年公司总营收为1.67亿元,2018年公司总营收为4.48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营收8.75亿元,上年同期为2.82亿元。规模之下是巨额的亏损:2017年、2018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50亿元、3.41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净亏损3.4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2.15亿元扩大112%。亏损之外,一半收入来自突击投资整合营销公司、商誉巨高、现金流吃紧等问题也伴随数据的公开而浮出水面。

有WeWork折戟二级市场的案例在前,加之其自身并不亮眼的数据表现,优客工场的上市之路也走得异常曲折,在二级市场不愿再为联合办公行业虚高的估值和烧钱的模式买单的背景下,优客工场无奈只能“买壳上市”。今年11月24日,优客工场通过SPAC(相当于国内的借壳上市)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图源 优客工场官网

显然,摆在共享办公玩家们面前的路仍不好走,共享办公究竟怎样才能走出困境,答案并不难找——Airbnb、Uber逐渐重获二级市场认可的现实,或可窥视解码钥匙。

健康的商业模式是赢得信赖的重中之重。

Airbnb之所以能获得二级市场认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展示出了财务向好的能力和迹象,招股书显示,Airbnb2020年三季度总营收13.4亿美元,净利润为2.2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业务表现出逐步恢复的趋势。

市值暴跌的遭遇则让Uber清醒不少,通过瘦身改善自身亏损表现。财报显示,今年以来,Uber无论是营收成本,还是营销、研发等经营费用,都维持在低位,这最终反映为Uber经营利润率的上升:除了遭受疫情重创的二季度,一季度、三季度Uber的经营利润率相比2019年数据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修复。

另外,Uber重点投入外卖业务,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根据财报数据,Uber外卖业务营收占比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营收占比已基本与网约车业务持平,已然成为目前Uber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总之,不敢再疯狂烧钱,反而精打细算过起了日子的Uber,用对“生意”本质的尊重,换回了资本市场的信任票。

共享办公想要赢得资本市场的尊重,秘诀无外乎跳出烧钱怪圈,而这对共享办公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在IPO后的采访中即表示,“共享办公现在依然处在一个新兴行业试错的阶段,所有企业依然在摸索、寻找方向。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共享办公企业可以真正找到规模化与盈利的契合点。”面对现实,在今年疫情的直接推动下,优客工场开始了轻资产战略转型。

从目前来看,一个确定事实是,无论是疯狂瘦身的WeWork,还是谋求转型的优客工场,都暂时未能拯救陷入困境的共享办公行业。仍在死胡同里徘徊的共享办公,还在等待转机。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慧城市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