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的生意,硬生生被执着于烧钱换规模的资本玩坏!
文/屠钧
来源/螳螂财经
共享电单车终究还是重蹈覆辙。
从受热捧到被扔进坟场,共享单车撑了一年多时间。同样的路径,共享电单车却只撑了半年多。
11月23日,长沙市交通、交警、城管三部门集中约谈小遛共享、喵走、哈啰出行、青桔、美团、喜宝达6家共享电单车企业,要求上述企业清理回收无牌照电动自行车。
目前,清退工作已经完成,长沙约有40万辆无牌共享电单车被堆放在43个暂存场地,面积达19万余平方米。按官方的说法,这次清退被称为“回收”或者“回笼”,但大量电单车的集中堆放起来的瘆人景象,难免让人想起近三年来各地陆续出现的共享单车坟场。
据悉,在目前的整治规范期间,整个长沙的共享电单车总量将被控制在10万辆左右,后期根据配额管理,总量控制在20万辆左右,今后将只有规范上牌的电动车才能向市场投放。而此前长沙的共享电单车一度达到46万辆,其中发放了牌照的仅6万多台。
这也意味着,在长沙被清退的40万辆共享电动车中,最多14万辆有机会重新投放在长沙街头。
剩下的26万辆电动车该何去何从?
美团、青桔、哈啰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时,给出的答案大致都是两个结果:异地投放、拆解。
可是,北上广深明确不鼓励电单车的发展,多数二三线城市也对共享电动车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在长沙也开启严监管时代后,共享电单车将很难再找到其他能够承载其运营的大型城市。
剩下26万辆电动车仍然比长沙未来的配额总数的20万还要多,其中大部分车所面临的,极有可能是被拆解的命运。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活跃在长沙街头的新款共享电单车,是今年疫情有所缓和之后才开始大量投放的,这批新型电单车的生命周期,只有半年。
这本是可以避免的资源浪费,但互联网公司们的无序扩张一再试探城市管理者的底线,最终还是给共享电单车引来了监管的严格制裁。
无序扩张让共享电单车这门本来可以赚钱的生意,变得面目全非。
跟“禁摩限电”唱反调
电单车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只不过诞生之日起就被带上了枷锁。
2017年1月初,“7号电单车”在深圳南山区投放400辆共享电单车,落地首日即被交管部门责令收回;
2017年2月14日,小蜜电动单车在北京10号线北段部分站点附近投放50辆共享电单车,北京海淀交通支队紧急约谈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要求将投放车辆全部收回;
2017年3月,电斑马在北京朝阳东三环一带投放约700辆共享电单车,同样在投放首日被交管部门要求停止运营;
……
早在2016年3月,深圳就开始了为期100天的“禁摩限电”整治行动。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严打行动中,仅初期的10天就查扣电动车17975辆、拘留874人,其中包括多名快递、外卖小哥,引爆了当时的社会舆论。
不久之后,北京、广州也对出台相关政策对摩托车、电动车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上海交通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首次提出,上海不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
北上广深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其实在其问世之初就已明确:不发展。
安全,是城市管理者对电单车持谨慎态度的根本原因。根据深圳交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深圳实现了交通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但涉摩涉电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1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4.77%,伤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交通事故。2015年,深圳全市接到涉及摩托车、电动车乱象的投诉高达1500多起。
共享单车出现之初,因为确实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且低碳环保,即使出现车辆乱停乱放、用户资金安全等问题,政府给出的指导意见也是“规范发展”。
电单车并非完全是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存在的安全问题更是由来已久。各地政府都不愿让刚取得的整治成果付诸东流,对共享电单车的监管自然是慎之又慎。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三菱电机红外传感器的特性以及相关应用领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