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递交IPO,嘀嗒为何着急上市?
在嘀嗒最新的招股书中,其给出了五条策略,一是巩固顺风车在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二是继续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提升变现能力并丰富变现渠道;四是提升技术能力;五是寻求战略联盟、投资及收购。
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首先,短期内网约车行业的抽成会有下行的趋势,因此,嘀嗒可以通过持续扩大规模来提高收入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要进一步占据市场的空白空间,另外,持续增加出租车业务的增收能力,也是未来的关键。
数据显示,15-18年国内顺风车市场交易额接近翻倍,预计2025年顺风车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5,22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1.8%。可见,未来顺风车市场的渗透率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通过提高技术能力来压缩成本是嘀嗒未来的“降本”方向,比如通过算法的优化来提高司机与乘客的订单匹配效率,是减低成本并通过提高客单量来提高服务费率的一个方法。
03 让上市缓一缓,嘀嗒有没有新故事?
假如嘀嗒能顺利实现“增利”,那么,它的上市梦,或还可以缓一缓,不过,能否上市的关键,始终还得看嘀嗒能拿出怎样的新故事来。
从目前嘀嗒频繁的媒体发声中,笔者认为这两点较为值得关注。
其一,是关于“碳中和”的故事。在2021年中国汽车新消费论坛上,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发表了《以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合力推进“零碳交通”》的主题演讲,宋中杰提到了共享出行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宋中杰认为,过去几年,移动出行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网约车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出行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道路拥挤的问题,“一增一减”之下,其实并没有明显提升出行系统整体的效率。
但相比较之下,嘀嗒“顺风车+出租车”的组合,可以更为有效的满足出行的“弹性”+“固定”供给,充分发挥交通的增效潜,推进 "零碳交通 "。
事实上,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顺风车确实比网约车更吻合国家当前的发展方向。“碳中和”概念最早是去年9月份我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来的,其后,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中都反复提到,可见其重视程度。
当然,“节能减排”需要调动的行业极多,下面只是部分产业政策的汇总,所以说,顺风车或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但相比近来接连被锤的网约车行业,毫无疑问,顺风车更接近热门的风口,而这也是资本市场所偏爱的。
而嘀嗒的另一个故事点,是其近来低调上线了京东白条的付款功能,而此次合作,一方面是京东金融在在出行场景中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嘀嗒在“导流”业务上的一次试探。
相较于行业“老大哥”滴滴出行收购支付牌照、入股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等举措,嘀嗒目前在金融布局上还停留在导流阶段。
除了上述提到的京东白条之外,嘀嗒App中多个页面都出现了贷款产品的身影。广告和金融是互联网公司变现的主要方式,嘀嗒选择为其他平台做导流,本质上也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存量用户的价值,为自己增加“变现”方式,这并不难理解。
但如果一直只做“贷款”导流业务,平台可获得的用户信息非常少,而此次和京东白条合作,有利于嘀嗒介入到用户金融行为的下游链路,通过参与用户的借贷流程,留存更多用户金融能力等的大数据。
虽然,现在谈嘀嗒要像滴滴一样发力金融布局仍言之尚早,来假如未来的嘀嗒能通过金融服务的布局来提升营收能力,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扩展自身实力的路径。
总的来说,嘀嗒的上市梦何时能实现,这与行业的大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此之前,谁也难交出一个时间表,对嘀嗒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增加营收,构建故事,将来才有机会在资本市场上交出漂亮的成绩表。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