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到底懂不懂用户隐私
8月15日下午,雷军在微博发布了一条微博,整理了3000万用户与“小爱同学”间聊得最多的是什么内容。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聊得最多的10个对话”,这下面大多是一些指令内容,像“声音小一点”、“打开微信”。另一部分则是“撩得最多的10个对话”,而这里面更多的会涉及一些稍显私密的内容,比如“怎么样才能追到吴亦凡”、“不想上班怎么办”、“我帅吗”。
说实话,后者让身为小爱同学用户的我也觉得不是很舒服。
诚然,雷军发布的这张图是来自于小爱同学产生的大数据,其中也没有透露出个体用户的信息。但小爱同学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放在家里的内容,随时随地都有唤醒的可能,而使用的场景的是复杂多变。小爱同学记录下了与用户较为私密的对话,又作为一条数据纳入了语料库,让人以后在使用小爱同学时,不得不多留出一个心眼。
在使用小爱同学前,每个用户都会收到是否加入“用户体验计划”的提醒,用户一旦参与该计划,也就默认了接受隐私政策里的内容。而隐私政策中,也明确指出了小米会将用户信息(其中可能包含个人信息)用于语音识别、语义判断、文字转音频功能。
从理论上来说,小爱在保证信息安全性的前提下,记录与用户的对话,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关键的是,隐私政策中提到用户信息中可能会包含个人信息。而这并不合理。
用户数据与用户隐私永远是互联网产品的头等大事。有些产品打着大数据的幌子,大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而小爱同学记录的数据,暴露出小米离用户隐私这条“安全线”已经很近了。
为什么说小爱同学的隐私政策不合理呢?
问题就在企业收集用户数据,与规避个人信息并不冲突。而小爱同学的隐私政策中明确指出了其手机的用户信息会包含个人信息,完全是流氓条款。
我们先来看看苹果公司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2016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首次提出了差分隐私技术的概念。差分隐私技术的原理就是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上进行收集,根据这些数据,苹果公司只能计算出用户群体的行为模式,却无法解析单条数据中的个体信息。
苹果公司在官方邮件中对这个技术做了专业的解释:
从iOS 10开始,苹果将使用差分隐私技术在不影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帮助发现大批量用户的使用模式。为了掩盖个人身份,差分隐私会像个人使用模式的小样本中注入数学噪音。随着更多的用户呈现出相同的模式,总体模式就会开始显现,这可以用来增强用户体验。
差分隐私技术,也成为了在保证企业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得以顺利进行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技术。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