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京东智能供应链的10年马拉松

砺石导言:作为一家新型实体企业,京东的数字化实践,就是中国供应链数字化进程的缩影。

吴杨盈荟 | 文

中国供应链之痛

2010年,美的举办了一场产值过千亿的盛大庆典,创始人方洪波置身其中,兴奋不已。

第二年春节,美的没有放假,加班加点生产。企业外面车水马龙,拉货的车辆把整条马路都堵住了。“那真是看上去很美。”方洪波说。

但他很快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这么大订单量,美的却没有赚到钱,很多订单甚至是亏损的。

“当时,很多家电企业和我们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要做大规模,亏本也要做。可扪心自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这样?”方洪波痛苦地反问自己。

美的不是孤例。方洪波遭遇的困境,是中国供应链难题的一个缩影。

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却不是世界制造强国。

目前中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总和。跟供应链体系相关的是物流链规模,中国目前也占世界第一,其中中国快递业务量占世界的50%,但主要业务集中在本土。

“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202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直言我国制造业现状。

全球制造业,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如韩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如印度和巴西。中国目前处于第三梯队。

京东智变:智能供应链的10年马拉松

(来源:工信部《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中国制造以性价比著称。尽管我们的商品售价已经很便宜,但我们主要的竞争优势还是上游生产成本低廉,供应链成本仍旧占据了商品最终售价的很大一部分。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体现出我们和制造强国的供应链差距: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也就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已经下降到14.7%。而美国物流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物流总费用只占GDP的7.4%。中国的物流总费用,高达美国的两倍。

中国供应链目前存在两大核心问题:第一,供应链效率低下。第二,供应链成本不断上升。

一方面,供应链企业素质不齐,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IT解决方案,无法保证订单准确性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社会供应链无法协同高效运转,更带来价格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近年供应链成本中的土地、房租在部分大中城市不同程度上涨,进一步推高供应链成本,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针对我国的供应链之痛,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将“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此时,京东已经领跑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智能供应链马拉松。

供应链难题的“数智化”答案

2006年,京东刚刚进入家电品类时,线下家电行业的库存周转天数,是87天。这意味着,线下家电行业,整盘货一年只能周转4.4次。

线下时代,家电卖场的净利润率高达6%,而家电品牌企业的整体利润率,却不到1%。

2007年,京东自建物流,打响第一声发令枪,冲进供应链赛道。一场旷日持久的智能供应链马拉松就此开跑,一直延续至今。

智能供应链在实际业务过程中,面临着海量业务的复杂性。

京东是综合全品类的电商,品类发展最开始从数码产品和家用电器起家,慢慢往图书、消费品、服饰等品类不断扩展。每扩展一个行业,就是隔行如隔山,每个品类都不一样。

比如生鲜,保质期就很短,送货时间比如一天两送、三送的方式,因为时间长了放着就会坏了。服饰就跟生鲜截然不同。服饰属于两季或者三季品,需要提前订购,按期货的模式去做,需要预测未来的趋势和需求。开始补货时,半年前或者一年前已经确定了量,只是生产完以后逐步来进货。

快消品马上第二天要进货,预测算法要做到一天以内;家电要按一个月计划去排产;服饰则需要一年。品类不一样,特性不一样、工作流程不一样、系统不一样、算法、颗粒度都不一样。

更麻烦的是,季节天气、节日促销还会进一步给销量带来剧烈波动。例如空调属于两季品,夏天来了,天气有变化,空调肯定受影响。什么时候开始热,什么时候空调开始备货,就需要做季节性模型预估。再如节日促销带来的意外波动都需要快速反应和实时跟进。

仓储网络布局又增加了更多变数。有的商品时效性要求非常强,意味着必须把商品铺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去,必须建立庞大的网络层次结构,从上往下铺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结构性库存一多,就会影响到库存周转。

这么多维度交织在一起,带来的复杂系数不是简单的加法效应,而是乘法效应。这些都对智能供应链的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

经过10余年与供应链难题搏斗,京东逐步积累出一整套系统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用来处理供应链的复杂决策难题。他们把供应链智能决策自动化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采购建议,系统自动生成补货辅助建议,但还需经过采销人工审核后才下采购单。

第二阶段是自动下单,在这个阶段,智能补货的准确率已大大提升,系统可以自动下采购单。

第三阶段是深度托管,系统几乎不再需要人工干预,极大地提升了人效。

第四阶段是自动学习,智能补货系统能够自动学习采购专家的优秀经验,并优化到补货模型中,智能补货采购更准、更好。

第五阶段是最终实现端到端的超级自动化,包括营销、供应链、采销的全流程智能运营。

美的创始人方洪波10多年前的“家电企业痛苦之问”,终于在京东的智能供应链上得到了答案。

过去美的冰箱从入仓到送达消费者手中,时间大约在30天到45天。这需要对各仓库的100多个SKU货品做复杂预测。备货多了滞销,增加仓储费用;备货少了又会损失销售。

美的与京东深度合作后,京东使用采购分仓工具,帮助美的实现每月36小时的人效提升;自动预约打通实现90%的效率提升;通过内配开放及优化,帮助美的冰箱品类每年节省600万费用。

在京东智能供应链的帮助下,美的库存周转降至28天,同时优化了滞销和偏仓问题。2020年11月1日当天,美的冰箱在京东的销售额达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6%,2021年将新增效益近亿元。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