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京东丧失3C主场优势

2020-06-13 08:44
智能相对论
关注

二、比不懂品牌更可怕的,是不懂消费者

“在京东买3C”的潜意识消费习惯,是京东曾经的优势市场心智,这来源于京东过去在物流、服务方面的努力,但如今,这样的消费习惯已经逐渐难以维持。

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集聚效应竞赛

在线下,如果一个地方的铺面全部在卖同一类产品,越多商家加入,并不一定意味着竞争的加剧,反而可能因为品牌的集聚,让消费者逐步习惯到那个地方去购买这一类产品,增加整体的人流量让所有铺面都获益。

例如,一条街只有一家卖手机的店面,和全部都是卖手机的店面,显然后者带来的“手机”消费者人群更庞大,机会更多、消费者习惯更稳定。

甚至,在地摊经济火热的今天,有城市专门划出新的、集中的大片地摊区域,培养居民到新的定点区域逛地摊的习惯,避免占道又帮助就业和消费。

这是非常典型的集聚效应,在网上也类似,京东曾经汇聚大量3C品牌,让消费者习惯于到京东上去搜罗想买的3C产品,变成默认的选择。

但是,正如在线下一个商业集聚场所的衰落,往往由另一个更大型集聚场所所引发(例如,新开的手机城让传统手机一条街逐渐失去了人气),京东面临着其竞争对手天猫势不可挡的3C品牌主动聚集,从苹果开始,华为,小米,OPPO,vivo等著名3C数码品牌厂商都是在天猫上以官方自营旗舰店形式存在,并通过天猫与粉丝建立起广泛的互动。这是京东“经销商式”渠道所没有能力提供的价值。

此外,还有包括TCL、创维、格力等等大家电消费品牌,都在把天猫当成第二官网,这些3C品牌的集聚效应带动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逐步培养起“到天猫买3C”的市场心智,蚕食京东的用户心智地盘,相对于其他还可以想办法见招拆招的具体竞争,这可能是京东最无力改变的现实。

2、物流与缺货拉锯

“今天晚上11点前下订单,明天送达”,从过去到现在,京东3C自营除了正品保证(暂不考虑“二手东”问题)最吸引消费者的就是这样的即时配送能力。

事实上,庞大、高成本的物流体系支撑的快速配送,根本上是在满足消费者的“即时享受”需求,看中了哪个手机、哪个电脑,几天就能用上。

而这其中有个BUG,在消费者需求和到手之间,除了配送,还有十分重要的货源能力。

如前文所言,京东只是渠道商,被授权开店卖货,与官方自己经营的旗舰店之间,除了属性不同,在备货能力上也有巨大的差别,这在618货源紧俏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以大火的256G酒红色iPhone11为例,作为一款紧俏的618产品,在京东上,只有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货的“到货通知”:

而在苹果天猫官方旗舰店上,则明确写明3天内可以发货:

这就是货源掌控力的区别(以上截图时间:2020年6月12日10时)。

其他3C产品同样是天猫官方正品货源充足,例如此次折扣很厉害的大疆Tello迷你无人机,在6月初就出现了购买热潮,京东(左)一度“直言不讳”自己还需要采购,而天猫(右)官方旗舰店下单即可发货:

“渠道商”和“官方”的区别在这里更明显了(以上截图时间:2020年6月8日晚8点)。

一旦面临货品缺货问题,再快的配送也无的放矢,用户从需求到“享受”的总间隔时间大幅度增加,而恰恰这些缺货的都是最紧俏的、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当物流与缺货拉锯,京东在3C热门产品上的仅剩的配送体验也瞬间荡然无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