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氢能发展大目标:打造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
上海市发改委在6月20日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用全球最前沿标准要求自身,力争到2035年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产业、示范高地。
在发展目标中,除了延续以往已明确的“百站、千亿、万辆”外,《规划》新制定了“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等方向,为上海发展氢能打开新思路。
以下为《规划》全文: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 年)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上海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 2022-2035 年。
一
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上海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积累,行业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不断突破,示范应用大面积推广,企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开展前瞻布局研究。
1、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大功率电堆等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膜电极、双极板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集成形成了技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2、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工业产氢供氢能力近 50 万吨/年,有力支撑了工业、医疗等行业的用氢需求。已建成 10 座加氢站和近 30公里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依托上海汽车产业基础,形成较为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基本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车型的全覆盖。
3、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氢能产业集聚区。金山区成为全市氢气供应和关键材料研发的重要策源地;宝山区积极打造氢气保供和综合示范基地;临港新片区加快引进国内外重点企业,打造氢能科技和产业园;嘉定区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
4、政策保障持续加强。陆续出台《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等政策文件,将氢燃料汽车作为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强化“上海制造”品牌,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上海氢能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依然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氢燃料电池部分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缺乏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氢能在储能、发电等新领域的应用比较薄弱,氢能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仍需提升。
(二)发展形势
当前全球范围正兴起“氢能经济”和“氢能社会”的发展热潮,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氢能规划和产业政策。欧盟在氢能发展战略中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美国提出促进氢能发展的政策和技术路线图,日本出台包括技术研发资助、商业化推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并率先提出在全球实现“氢能社会”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将氢能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鼓励氢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产业发展已形成良好氛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初步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上海要充分发挥已有产业基础优势,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二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发挥上海已有产业优势,以打造基于自主创新的现代氢能产业为导向,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逐步构建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提升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包容性,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发展,夯实上海在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抢占氢能冶金、氢混燃气轮机、氢储能等未来发展先机,提高氢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强化氢能在制储输用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氢能产业关键材料和零部件,强化制备工艺、储运方式的研发和创新,打造氢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参与全球氢能产业竞争合作的重要链接。
多元应用,示范先行。统筹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应用空间,坚持点线结合、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打造若干世界级示应用场景,推动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强化安全,注重实效。把安全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底线,参与推动国家氢能标准规范的制订,建立健全本市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强化对氢能全产业链重大安全风险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氢能利用安全可行。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着力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规范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 70 座左右,培育 5-10 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 3-5 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 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 5-10 万吨/年。
到 2035 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即日-3.31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