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改变松山湖,松山湖改变东莞
自去年8月“先行示范区”支持意见出台后,深圳房价就走上了新一轮的“独立”上升期,11月取消“豪宅税”让火烧更旺,并在今年上半年达到沸点。
不得已,深圳在近期祭出了“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深圳楼市新政,能否彻底浇灭这股投机情绪,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之后的八九月份乃至年底,深圳楼市会进入相对的“平静”期。与此同时,深圳也将迎来经济特区建立40年大庆。
1980年8月26日,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国家批准在广东深圳、珠海建立经济特区;其后又在福建厦门、广东汕头,海南,新疆喀什、霍尔果斯建立经济特区。
40年来,作为所有经济特区中最成功的样板,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1980到2000年,依托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建立完备的工业和三产体系,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和金融产业,成长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
2000到2020年,着力布局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发展壮大战略行业龙头企业,经济特区延伸到全市范围,进一步成长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前后各20年,深圳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外资办厂到本地办企的历史性跨越。现在的深圳,不仅拥有华为、腾讯、平安、招行、万科等本土巨头企业,而且不管创业密度还是商事主体总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然而,伴随着近年来突出的楼市畸形发展、工业土地受限等热点问题,深圳产业外溢现象愈加明显。
楼市畸形发展,加重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及员工生活成本,加速逃离深圳。工业土地受限,本地制造业企业想要扩建厂房或新建园区,只能走出深圳。
深圳产业外溢,为何东莞成最大赢家?
改革开放,不仅造就了深圳的发展奇迹,而且也造就了珠三角的发展奇迹。
2019年,广东GDP总量近10.8万亿,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珠三角九市GDP总量近8.7万亿,占据绝对大头。
不过,珠三角九市中,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能级差异巨大,不同梯队间的经济规模大致砍半。其中,广深作为一线城市,深圳GDP近2.7万亿,广州GDP近2.4万亿,位列第一梯队;佛莞作为“新一线城市”,佛山GDP近1.08万亿,东莞GDP近9500亿,位列第二梯队。GDP再砍半,惠州、珠海、江门、中山位列第三梯队,肇庆位列第四梯队。
整体来看,珠三角由广深两个一级核心、佛莞两个次级核心引领带动发展。
其中,深圳和东莞不仅地理上相邻,同时居于珠江口东岸;而且自2000年后就一直在进行着或主动或被动的产业协作和经济融合。当然,一般也会把惠州纳入其中。最近10多年,“深莞惠”的叫法经历了从一体化到经济圈,再到都市圈的过程。
2014年,深莞惠经济圈扩容,汕尾、河源加入其中。在区划调整30多年后,原惠阳地区所辖五城再度“合为一体”。2020年,广东明确加快建设涵盖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的深圳都市圈。
就产业协作和经济融合的强度、深度而言,深圳都市圈中,东莞与深圳间无疑是一档,惠州再一档,背靠“深汕合作区”的汕尾再一档,河源最后一档。东莞与深圳间的产业协作和经济融合,为什么要远大于惠州等同都市圈的城市呢?
首先,东莞和深圳有着类似的产业发展经历,都曾被誉为“世界工厂”,从“三来一补”起家,主打对外代工贸易,同时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门类和产业链条。不过早于东莞一步,深圳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硬件科创”的产业转型。
深圳产业转型发展以后,与东莞间的“上下游”产业协作反而更密了:
一方面东莞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大批外资代工厂或压缩规模或关闭转移,而来自深圳企业的生产需求可以进行一定的填补;另一方面,东莞和深圳的制造业链条一脉相承,深圳企业可以在深圳办公、东莞开厂,而东莞完备、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和资源,可以更好满足深圳“硬件智造”企业将想法创意转化为标准成品的批量生产需求。
其次,正如上文所言,即便是在深圳都市圈内部,也有鲜明的片区等级划分,深圳一级核心,东莞次级核心。在产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能级等等指标上,惠州远非东莞的对手。这样的等级网络也决定了,深圳产业协作和经济融合优先考虑的是东莞,而非惠州。
再者,东莞地理和区位优势明显,夹在广州深圳之间,全国唯一可以接受二大一线同时辐射的城市。深圳企业选择东莞,无疑也看到了其靠近广州大平台大市场大舞台的显著优势。广州作为中国三大门户,集商贸、会展、交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重枢纽于一身,这些资源可以为东莞更好利用。深圳企业选择东莞,还可以此为据点,借机全面北上和西进,构建起在大珠三角地区的完整发展网络。
最后,深圳、东莞、惠州既是深圳都市圈中的一员,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一员。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在环珠江口片区,惠州相比东莞的地理位置就边缘化了。或许更重要的是,大湾区的一项核心工作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其最重要的载体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建设大湾区,东莞不仅区位优势更加显著,更是国际科创中心和“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的核心受益方。对深圳“硬件智造”乃至科创企业而言,“天时地利人和”基于一身的东莞,在大湾区内无疑是最佳的生产基地甚至第二总部之选。
而从近年来深圳产业外溢的实际情况来看,东莞也成了无可置疑的最大赢家。如果再在东莞范围内找一个超大赢家的话,无疑是松山湖片区。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0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