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供应商们“跌跌不休”,欧菲光的遭遇早有预兆
中国供应链的原生风险
能进入苹果供应链,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也意味着天大的风险。尤其是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这一类的消费电子企业。
用一句话总结当下的中国供应链:“忙着享受苹果带来的福利,却没有忧患意识”。
作为中国供应链的典型,欧菲光加入苹果供应链的时间更短,面对风险的意识更差。
首先,他们的客户都是在行业内垄断强势的大品牌,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经过残酷的竞争才能被大客户选择。以手机供应链为例,目前全球的一线手机品牌,类似苹果、华为一只手就能算清楚了,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而苹果、华为却有大把的供应商可以挑选,甚至可以设置账期来拖欠货款,所以对于消费电子供应商来说,他们的客户太少,但竞争对手又太多。
消费电子供应商最大的风险在于容易大起大落,由于技术迭代太快,以至于很容易面临着大客户翻脸的风险,最终被大客户抛弃。这类公司一旦被苹果等大客户踢出供应链,公司就会遇到生存危机。
对于消费电子供应商而言,除非有自己独到的核心技术或者像三星、Intel这样的自有产能优势,很容易就在替换的潮流中被抛弃。
相比之下,工业电子供应商面向的客户则非常多,各行各业都会采购,而相同产品竞争对手又相应没那么多的企业,因此客户能选择的可替代性企业非常少。正因如此,他们很少会有被剔除供应链的担忧。
以晶圆代工厂涨价为例,如果消费类芯片的下游是苹果华为这样的大客户,涨价的话语权不是很大。
而换成工业类芯片供应商的话,话语权就比较大,因为客户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替代品,一旦上游晶圆厂涨价,那么他们将比较倾向于将涨价传导到下游客户中。并且这些工业类芯片不太需要先进制程,且下游客户对产品的验证周期很长,某些产品生命周期可长达10年以上。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中后期,公司依然能获得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这就是产业不同带来的利润差距。
总结起来,消费电子供应商客户少,淘汰快,风险高;而工业电子供应商客户多,淘汰慢,风险小;同时消费产品起得快落得也快,工业电子产品虽然回报慢但周期持久。
可惜的是,目前我国苹果供应链依然以消费电子供应商为主,像欧菲光这样的企业很容易就被LG、夏普等企业替代。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还是需要增加关键性的核心技术来保证竞争力,否则在不可控因素的影像下,最终只会成为下一个“欧菲光”。
作者:家衡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