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深圳创新密码”:从鸿海、富士康到“工业富联”
2018年6月8日,一家名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业互联”)的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IPO上市,发行新股19.7股,每股13.77元,筹资271.2亿元,成为2015年以来全球TMT行业规模最大的IPO,也是近两年来A股市场中最大规模的IPO,历史上A股工业制造业最大规模的IPO。
据说为了让工业富联顺利上市,中国证券管理层一路绿灯,几乎创造了A股最快的审批速度和上市记录:报送36天即上市获批。
许多人只看到“工业富联”代表了富士康这个全球科技制造业巨头向工业互联网方向的战略转型,这从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可以看得出来:将投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等8个项目。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工业富联在A股上市,其实意味着富士康正式成为了一家真正的中国大陆企业。
工业富联公司总部注册地,是深圳市龙华区。
目前其前十大股东,分别为:China Galaxy Enterpris,持股36.71%,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持21.97%,Ambit Microsystems(Cay持9.58%,鸿富锦精密(深圳)有限公司持8.23%,鸿富锦电子(郑州)有限公司持3.0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代表港沪通的香港投资人)持2.01%,Argyle HoldingsLimite,Joy Even HoldingsLimi,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持1.09%,深圳市恒创誉峰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0.98%。
以前关于富士康,人们通常会如是介绍:其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是总部在台湾台北土城的全球企业(郭台铭是鸿海集团的最大股东,占13.42%的股份),其中国大陆子公司为富士康集团,是总部在深圳龙华的台资企业。那么“工业富联”公司则是不折不扣的陆资A股上市公司,尽管其股东结构里仍有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资公司。
这样一个从鸿海、富士康到“工业富联”的演化是意味深长的。
一
郭台铭的创业故事可能人尽皆知。
郭氏家境清贫,其父母于1949年来到台湾,靠做警察的父亲养活全家。郭台铭年轻时就学于“中国海事专科学校”,毕业后曾进入船务公司复兴航运上班。24岁时,有个熟悉外贸公司的同学打听到有一笔塑料零件订单,正在找公司承接,于是郭台铭和几个朋友就商量把订单接下来,合伙登记注册了“鸿海塑料工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5万台币,郭台铭的出资是母亲标会得来的。后来公司经营不善,其它朋友退出,其岳父借其70万台币渡过难关。
1985郭台铭创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郭台铭来到深圳,在西乡租了一栋四层楼厂房,开设其“海洋电子接插件厂”,据说其投资中大部资金来自其岳父林百欣(香港富商)的投资。接下来的数年里,富士康又相继在深圳建成了黄田厂、宝田厂、英泰厂等数间工厂。
徐明天在《解密富士康》一书中指,从电子元器件起家,富士康在制造上朝三个方向延伸,一是其强大的模具能力;二是更多的关键零组件的制造能力,比如1995年,富士康开始做电脑机壳;三是关键元器件向下扎根需要材料技术。正是具备了这三种制造能力,富士康才可以进入“模块化制造”(模块中,有系统、载体的整合,也有功能环节及技术的整合,如光机电的整合等;模块化的过程,需要精密的工程设计)的阶段。从“零组件”到“模块化”到“快速整合出货”,制造出完整的电子产品,这个过程的零件、技术、设备、经验、员工等都可以迅速地转移、转化到另一种电子产品的生产中。这就是富士康的“CMM模式”。这一能力才奠定了富士康进入代工行业的基础。
1996年,富士康以全部现金买下深圳龙华3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到2010年时,富士康龙华园区员工近30万人。加上另开辟的观澜园区,富士康在深圳的员工总数达到最高峰的45万人。
最初富士康拿到了戴尔电脑的订单,建起两栋厂房。《解密富士康》一书中引用有人如此描述1996年富士康的龙华工厂:“只要在厂房头的一端投入原料,比如说最先投入的是成卷的‘冷轧钢板’,在厂房尾的那一端,产出的就是装箱的‘准系统’,直接装上货柜车后,就可以运往香港或盐田深水港,送往戴尔电脑全球的组装中心。”事实上当时戴尔电脑在深圳设有组装工厂,2001年后该工厂搬迁到了厦门。
1998年,库克开始担任苹果的运营主管,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苹果的制造和销售网络。当时的苹果面临着Mac销量暴跌、库存激增等问题。库克提出生产外包,郭台铭就在那时结识了库克,从韩国LG手中抢到了苹果电脑的订单。
1999年,富士康从台商手上抢过思科及IBM的伺服器,成为思科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
2001年,富士康拿到了日本索尼公司的游戏机PlayStation的订单。
当年,深圳海关向富士康颁发了保税工厂牌匾,成为中国第一家保税工厂。这一年富士康的总营收达到了250亿人民币。
2002年,富士康争取到英特尔的P4连接器订单。当年富士康收购捷克一家原为苏联供应雷达的工厂,改建成为自己为惠普设立的欧洲生产基地。在此之前富士康已在苏格兰收购一家造船厂,改为自己的生产工厂。
同样是2002年,全球PC大厂惠普和康柏宣布合并。出人意料的是,合并后的惠普和康柏都把其订单交给了富士康。据说为争取康柏的订单,富士康就在其休斯敦总部附近建立了一家卫星工厂,还配有仓库。
2003年,富士康同时拿下两家手机市场死对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订单。当年富士康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出口企业。
2004年富士康超过伟创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
2006年,苹果把笔记本电脑的订单给了富士康。之后的2009年,富士康与惠普合作,在重庆建立起了年产2000万台笔记本的生产基地。
1996-2006年10年间,富士康每年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时,富士康的销售收入达到500亿美元。从苹果IPod的nano系列、摩托罗拉的Razr手机、戴尔的电脑、日本任天堂的DS、索尼的PSP,到诺基亚手机,都是由富士康代工。
2007年是又一个关键之年。苹果推出Iphone智能手机,带来移动通信的一场革命。本已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代工厂的富士康,出人意料地又拿到了IPhone的订单。
苹果开始做iPhone的时候,郭台铭还专门派人去美国,在工程角度协助苹果完成设计。到2007年第一台iPhone问世,双方已合作多年。据说乔布斯曾向郭台铭演示如何使用iPhone。另有媒体报道称,郭台铭曾对外界透露,苹果将iPod和iPhone的生产都交给他,因为“只有我能做”。
智能手机革命之后,摩托罗拉、诺基亚相继衰落,苹果、三星电子和华为成为智能手机的全球三巨头(直至2020年),富士康因为傍上了苹果,因而确保了自己全球第一ICT代工巨头的地位。2010年,随着iphone4的风靡全球,富士康当年的营收增加了53%
2019年,富士康总营收达到创记录的1776亿美元,位居《财富》全球500强公司第26名。自2005年富士康首次入选全球500强公司第26名。自2005年富士康首次入选全球500强的第371名后,排名连年攀升,2013年上升到了第30名,此后在30名前后徘徊,2019年是其新高。
最新活动更多
-
技术指南立即下载>> 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技术趋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