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零售”其乐融融,美国的四大模式或许能给你参考
Medical Mall
美国大多数的Medical Mall发起方都是医院。这和美国特有的医疗市场环境有关。
对美国的医院来说,开设Medical Mall的主要动力有:
1)在不新建医院,改造旧院的前提下,为新业务的开展、新设备的配置提供空间;
2)在同一地点提供日间治疗服务和检验、诊断服务;
3)拓展服务半径,填补医疗服务不足地区的空白;
4)为医生提供办公场所;
5)增加获客渠道。
近年来,零售诊所不断壮大,医院在竞争压力下,也开始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就医选择,增加获客渠道,Medical Mall相当于大医院的“卫星门诊部”,类似于零售业大卖场的“卫星便利店”(传统的大卖场,如家乐福、乐购、永辉超市创建了各自的便利店品牌,将触角拓展到15分钟半径生活服务圈内)。
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城的Jackson Medical Mall是美国最早的一批Medical Mall。其前身是废弃的商场。1996年,密西西比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edical Center,UMMC)牵头改造了商场,建成了一座多专科的非营利的医疗商城。
改造后的Medical Mall面积85万平方英尺,包括8个医学专科——儿科、全科、消化科、内科、风湿科、内分泌科、母婴照护、肺科;4个护理和药学学院。商城和10所医院都有合作,另有11名个体医生入驻,对接了8家商业保险。病人在商城就医的平均等待时间是16分钟(全国平均等待时间是21分钟)。
Medical Mall还入驻了杂货店、社区发展中心、餐厅、美容沙龙、鞋店、社会服务机构、银行和教育机构。
当地居民以低收入非裔美国人为主,出行依赖于公共交通。此前,当地的医疗和就业需求都得不到满足。Jackson Medical Mall已经成为一个以医疗服务为主体,同时能提供多元社会公共服务,且满足一定消费需求的聚集地。
当然,美国Medical Mall的发起方不仅限于医院,还有医生集团和投资人。改建后的运营管理模式也各有不同。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普通写字楼和商场中的个体诊所,上述三种“零售+医疗”业态的产生,有赖于美国特殊的医疗环境,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医院主要提供住院服务,门诊由在医院租赁场地的个体医生或医生集团提供。
诊所和urgent care 通常不设药房,医生为患者开具处方后,患者需自行到院外的零售药店购药。
美国的医疗支付方主要是雇主商业保险,覆盖人口约2/3,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只针对65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人群、残障人士、退伍军人等,覆盖人口约1/3。
医生自由执业,大多自己开办诊所,或组成2-10人的小型医生集团抱团执业,少数受聘于医院。
美国保险方强势,议价能力强,奥巴马医改环境下兴起价值医疗导向的支付方式,加大了医疗服务方的压力,医生集团有横向和纵向整合的趋势,医生也有回流大医院的趋势。
这种特殊的医疗环境,造成美国新医疗业态的发展契机,都在于解决可及性和费用控制两大难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医生水平参差不齐,优质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和大医院高度集中,这才是中国患者就医面临的主要矛盾。
因此,诊所集群、零售诊所,以及Medical Mall,是否真的在中国有合适的生存土壤,如何本土化,是中国从业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